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读书笔记《世说新语》(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世说新语》(二)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3-7-21 19:59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19:50
史载:他是兖州人,曹操入主兖州时,他刚好致仕在家,却避而不见曹操,并跟同乡说轻视曹操的话。被同 ...

说到这里,其实,我应该称呼醉笑一声:老师

除了你的确是一位老师,在这方面的学识,你要够得上做老师

当然了,出了这个帖子,我就不喊你老师了

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你在教授学生时,提起这些历史人物,再去跟三国演义里的那些人物做对比

讲课一定会生动无比,学生兴趣大增

我玩三国游戏比较多,以前还写攻略发表出来

不过,我这人,算是玩物丧志,不学无术的典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7-21 20:01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1 19:59
说到这里,其实,我应该称呼醉笑一声:老师

除了你的确是一位老师,在这方面的学识,你要够得上做老师 ...


我讲课不能扯太多。毕竟不是大学讲座。

高中生,一切为了高考。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7-21 20:02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1 19:59
说到这里,其实,我应该称呼醉笑一声:老师

除了你的确是一位老师,在这方面的学识,你要够得上做老师 ...


高中阶段的教学,有极强的目的性,就是高考,考什么,学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7-21 20:04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17:20
二、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 ...

《滕王阁序》,谈到的豫章,江西南昌,

我前女友就是南昌人

对了,还有明朝的那个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宁王,应该也是南昌吧?

我印象中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7-21 20:06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1 20:04
《滕王阁序》,谈到的豫章,江西南昌,

我前女友就是南昌人


我考据过豫章地名的历史演变。

也在这个《世说新语》系列里,具体写在哪儿了,不记得。

点秋香的事我就不清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7-21 20:08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1 20:04
《滕王阁序》,谈到的豫章,江西南昌,

我前女友就是南昌人


你学什么专业的?文史这么熟悉?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7-21 20:11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20:01
我讲课不能扯太多。毕竟不是大学讲座。

高中生,一切为了高考。

对,这倒是真的,中学生以应试为准

时间太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拓展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7-21 20:16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20:08
你学什么专业的?文史这么熟悉?

我纯理科的

其实,这些知识,是我刚跟女儿学的

我大女儿从5-6年级开始,学古文,然后是初中三年,语文课外班,会讲这些文史

然后,为了我自己的面子啊,保持自己在女儿面前的形象

我也去恶补了一些

所以,你看我讲的,通常是似是而非的,基础其实很薄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7-21 20:22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19:51
嗯嗯,你知道的已经够多了。

这些都算是跟女儿一起学古文的时候学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3-7-21 20:24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19:53
陈寔就是陈太丘,太丘是地名,在河南,陈寔做过太丘的长官,太丘长。故称陈太丘。

嗯,古人,称呼,有时候称呼官职,比如刘荆州,

有时候称呼地名,比如韩愈韩昌黎,柳宗元柳河东

反正各种称呼吧,做学生的就苦了,不知道这些名字,到底是啥,还得一一区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3-7-21 20:26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20:02
高中阶段的教学,有极强的目的性,就是高考,考什么,学什么。

对对

高中学生,很多时候,就是学习一个应试技巧

在掌握一定知识储备的情形下,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来

心理抗压能力,知识储备,应试技巧,临场发挥

高考,有时候,就是撞大运了

人的命,天注定,好像这是一首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3-7-21 20:35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1 20:06
我考据过豫章地名的历史演变。

也在这个《世说新语》系列里,具体写在哪儿了,不记得。

《唐伯虎点秋香》是周星驰巩俐主演的电影,很有名的吧

唐伯虎,唐寅吧,寅虎寅虎,伯虎,是老大的意思

江南四大才子,

明朝时,因为科考舞弊,本来想中状元的,最后一生无法科考了

一桩舞弊案,成就了一个天下闻名的才子,还有一个地理学家徐霞客

就这两个倒霉蛋儿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坞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换酒钱”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3-7-21 21:45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顶的。
我买了一直没看,跟着一起读~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3-7-21 22: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了,知识量太大,还得再捋捋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3-7-22 0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1 20:24
嗯,古人,称呼,有时候称呼官职,比如刘荆州,

有时候称呼地名,比如韩愈韩昌黎,柳宗元柳河东

文史学的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3-7-22 07:55 |只看该作者
不读书只刷视频会浅薄。等等我也选一本,做个读书笔记。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3-7-22 07:55 |只看该作者
不读书只刷视频会浅薄。等等我也选一本,做个读书笔记。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3-7-22 08:2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夸奖

我要是谦虚,别人会说我凡尔赛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3-7-22 08:33 |只看该作者
楼上各位读者早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3-7-22 08:36 |只看该作者

早,醉笑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3-7-22 08: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的地方看不懂,再来读几遍!问好大家!问好醉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3-7-22 09: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23-7-22 09:24 编辑

三、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代孙,汉末名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曾任北海相,史称“孔北海”,因多次触怒曹操,被曹操所杀。


李元礼:李膺(见《德行》第4 则注)。
诣:拜访。造诣:古汉语中,造和诣都是“到...去”的意思,而“诣”含有敬意,一般指拜访尊长。今之“造诣”一词, 盖由“造”“诣”合成而来,意指运用学问、武艺、艺术等的修为所“到达”的程度、境界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李耳,字聃,一字伯阳。世称“老子”。
陈韪:生平不详,《后汉书·孔融传》称“陈炜”,也仅记此事。
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简译】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官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必须是才智出众的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进。孔融到李元礼家门口,对门吏(看大门的保安)说:“我是李府君的亲属”。于是进去了,还坐在前排。李元礼就问他:你跟我有什么亲属关系呢?孔融回答:“当年我们家祖先孔子跟你们家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跟您是世世代代的通家之好。”李元礼和众宾客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是后到的,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孔融回应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顿时无语,很尴尬。


【解读】

       了了:通达晓畅,清清楚楚。
       前日,金盾在跟帖中说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醉某许之曰:知道这句话的,学识一定不错。
       我也是因为读《世说新语》才知道的。

       孔融此言,史上褒贬不一。有人说童言无忌,有人认为他有失礼节,儒家最讲究尊卑有序。
       成年后的孔融,已是当世大儒,汉献帝召为少府,太中大夫。他忠于汉室, 反对曹操专权。 建安十三年,因为灾荒战乱,粮食紧缺,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多次给曹操写信嘲讽。终于把曹操整急眼了。曹操指使官吏罗织罪名构陷,终以“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处死孔融并满门抄斩。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3-7-22 09:21 |只看该作者
竹溪兰亭 发表于 2023-7-22 08:47
有的地方看不懂,再来读几遍!问好大家!问好醉老师!


前面关于魏晋玄学那段可以以后再看,先看故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3-7-22 09: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23-7-22 10:02 编辑

四、
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五、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何以不拜:礼仪之邦的酒文化发达,古人饮酒有很多礼仪,敬天敬地敬祖先敬鬼神,又有献、酢、酬等仪式,至今蒙古人喝酒依然如此。

中外:古汉语中的“中外”是从朝廷角度说的,中外就是朝廷内外。
遽容:恐惧的脸色。
遽(jù)恐惧。
冀:希望。
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成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出处,意思是整体被覆灭,个体也无法保全。
【简译】
四、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五、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惶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游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会有完整的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收捕到案。
【解读】
呜呼哀哉!
孔融是个有气节的士大夫,多次挑战曹操的底线,终招杀身之祸,其实孔融怼曹操的,没一件正经事。
曹操灭其族,以儆天下士人,何其残忍。

又:孔融两个儿子的年龄有些马马虎虎。
《后汉书》载: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后汉书》说孔融的两个孩子,是一儿一女。其实孔融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而且“诛三族”一般是父、兄、妻,不包括女儿。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3-7-22 10: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09:42
四、
【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 ...

这一段,有现实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3-7-22 11:16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子口齿伶俐。有时候大人都不如,打败你的就是天真,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3-7-22 11: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2 08:24
谢谢夸奖

我要是谦虚,别人会说我凡尔赛的

这么说还有点凡尔赛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3-7-22 11: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这就是醉笑上次问过我出处的一句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3-7-22 11: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世说》。

但是,醉笑和段干及麻子的文字,是我在六星这里为数不多几个愿意仔细阅读的,我一直认为他们本身就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同时我也认为,风骨与妥协并存,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如果你细看醉笑和段干及麻子他们的文字,及其论坛上的具体行为表现,其在风骨与妥协上,非常一致。"风骨与妥协",这其实应该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

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正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这种信仰,要比西国的上帝信仰可靠得多,因为真实。

醉笑段干麻子就是这种信仰。我曾经说过他们其表象下的文字功底是在传承着中华传统的文化和历史,在其文字下匍匐前行。

我看醉笑《世语》解读得挺好,在风骨与妥协上,是如何交融和并存。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跟读醉笑的这个《世语》解读,各个时期和朝代的新旧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参政议政”与“清谈”的交锋,

比如嵇康打铁的"风骨"与临终前实际上的"妥协",以及许由洗耳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对政治的复杂情感——既希望得到权力的眷顾,又不愿意放弃独立的人格。"

风骨与妥协并存,大概也可以解读"独立精神"与"韬光养晦"并存的意思。

细读《世语》和解读其中的典故背景,我不知道需要几年,但是我读醉笑这些解读仅仅需要几分钟。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啊!

六星世俗的浮躁下,这样的文字不多。继续跟读。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3-7-22 11:31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09:42
四、
【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 ...

孔融,杨修,祢衡

可以说都是死在曹操手里吧

祢衡击鼓骂曹,这人眼中只有:大儿孔文举,小儿杨修(字,我忘了)

曹操想杀了祢衡泄愤,后来觉得名声不好

就把祢衡送到了刘表那里

刘表也算是名士,也不愿意背上害贤的名声,

又把祢衡送给江夏黄祖,最后被黄祖杀了

杨修被杀,是因为那个鸡肋的故事,其实是因为杨修想扶保曹植


孔融被杀的时候,两个儿子在家玩耍,一点也不担心

别人问,:儿子回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