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小梦读书贴——不断更新
楼主: 梦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梦读书贴——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1-11-18 20:38 |只看该作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
梦m 发表于 2011-7-14 09:27



    回过来看自己的读书贴,第一篇竟然就是承天寺夜游
   轻轻再读一遍,感觉与从前截然不同了,以前只从语句表面读到了闲情逸致,如今,了解了宋朝的时代背景,和苏子毕生经历后。苏子的这篇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写下小文,我读出更多的是,自嘲悲凉以及与张怀民同为被贬人的同病相怜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11-11-18 21:30 |只看该作者
回过来看自己的读书贴,第一篇竟然就是承天寺夜游
   轻轻再读一遍,感觉与从前截然不同了,以前 ...
梦m 发表于 2011-11-18 20:38


耶!小梦好悟性。

我妹可教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11-11-18 21:51 |只看该作者
小梦感悟

与历代相比,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来没有像宋代这样密不可分。

重用文人治国弃财于夷狄以求得 ...
梦m 发表于 2011-11-18 20:25



   再读范仲淹呢?
   范仲淹跟苏轼同样被贬谪,单他没有借酒消愁,没有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位卑问未敢忘忧国

   比较起来,范仲淹比苏轼更具现实主义精神,故两个人死后,苏轼谥“文忠”,而范仲淹谥“文正”。


   你读过我写的《谥号小考》,文正是文人谥号至极,是对文人一生的最高评价。


   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


   背一段《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11-11-18 21:53 |只看该作者
回过来看自己的读书贴,第一篇竟然就是承天寺夜游
   轻轻再读一遍,感觉与从前截然不同了,以前 ...
梦m 发表于 2011-11-18 20:38



   轻轻再读一遍,感觉与从前截然不同了,--------------------------------------------

   读便读,何来轻轻?啰嗦!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11-11-20 21:44 |只看该作者
轻轻再读一遍,感觉与从前截然不同了,--------------------------------------------

   读便 读,何来轻轻?啰嗦!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8 21:53

_____

本来就是小声读了一遍呢
这么晚了
难不成我大声嚷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11-11-20 21:54 |只看该作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而起。念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而!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11-11-20 22:00 |只看该作者
_____

本来就是小声读了一遍呢
这么晚了
难不成我大声嚷嚷啊
梦m 发表于 2011-11-20 21:44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11-11-20 22:17 |只看该作者
以前读到最后这句“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而”,赞叹文人深夜赏月不眠的闲情雅致,感动苏子与怀民的友谊,羡慕他们人生得一知己的幸事

而如今想来,两个满腹经纶的才子为什么那么晚了还没睡呢?而且还自称闲人。

真的是闲人么?当然不是。

当时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

所以“闲人”二字是感慨仕途不得志且的自我嘲笑又自我排遣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11-11-21 08:00 |只看该作者
以前读到最后这句“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而”,赞叹文人深夜赏月不眠的闲情雅致,感动苏子与怀民的友谊,羡慕他 ...
梦m 发表于 2011-11-20 22:17



    乌台诗案前,苏轼已一路由京城贬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由太守到县令再到通判,官越做越小,名气却越来越大。

    乌台诗案之后,侥幸不死,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这团练副使是个什么职务?

   宋朝的军队分三类,一类是禁军,就是中央直属部队;,相当于野战军;二类是厢军,是地方部队,相当于武警;三类是民团,属于民间组织,相当于民兵,或者现在的保安。

   民团的头叫团练,团练副使,就是黄冈县民兵连副连长,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11-11-21 08:03 |只看该作者
又,乌台诗案的告密者,沈括是其中之一。

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11-11-22 17:01 |只看该作者
闲来无事,翻译《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朝有个手艺非常巧的人叫王叔远,能用一寸长短的木头,制作出宫室,器皿,人物,甚至鸟兽,木石,没有不根据木头的情形来模仿(所刻的东西的)样子,每个都有不同的形态。曾经赠予我一个用果核雕刻的小船,是苏轼游赤壁的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11-11-22 17: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1-22 18:10 编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还多一点【十分为一寸?】,高有将近两个米粒左右。中间空敞的地方是船舱,草席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两侧开着小小的窗口,左面右面各有四扇(窗户),一共八扇,打开窗扇观看,可以透过窗户看见船的那一边的雕刻着花纹的栏杆。【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焉:语气兼指代,代指窗户】。关上窗户,就(看见)右面(窗扇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右面(窗扇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色(的染料)涂在字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11-11-22 18:06 |只看该作者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大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左边,黄庭坚在他的右边【鲁直是黄庭坚的字吧?这是我想当然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跟苏轼泛舟赤壁的“客”,就是佛印和黄庭坚。后面提到的黄也印证了这一点】。苏轼和黄庭坚共同看一卷书【手卷一两句说不清】,苏轼右手拿着书卷的一首端,左手搭在黄庭坚的背上,黄庭坚左手拿着书卷的尾端,【盖古书是竖版且由右而左,故书卷的首端在右面】,右手指着书卷,好像说着什么。苏轼露出右脚,黄庭坚露出左脚,两个人(身体)都微微倾斜,那两个膝盖互相对着的腿,各自都掩藏在书卷和衣服的皱褶下面。佛印非常像弥勒佛,敞着衣服露出前胸,抬着头向上看,神情跟苏轼黄庭坚不一样,蜷着右腿,用右手支在船上,伸着他的左腿,左臂上挂着念珠斜靠着——念珠可以清清楚楚的数出个数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11-11-22 18:26 |只看该作者
没译完,先监视儿子写作业去。晚上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11-11-23 11:33 |只看该作者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尾横着一支船桨。船桨左右各有一个船夫,在右面的挽着尖尖的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大木头【衡木不知何物】,右手扳着右脚,好像在呼喊的样子,在左面的船夫右手拿着蒲叶做的扇子,左手扶着火炉,炉子上有个水壶,这个人看上去神情专注,好像在听着壶里德水声的样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11-11-23 12:05 |只看该作者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船的底部稍平一些【其,虚词;夷:大概是“平”的意思】,就在上面题写名款,写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的像蚊子的腿,笔画清晰,字迹是黑色的。又印上一枚篆章,上面的字是:“初平山人”,印章是红色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11-11-23 12:16 |只看该作者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共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船桨,刻炉子,刻水壶,刻手卷,刻念珠各一个;对联、题字落款加上印章上的字,一共有三十四个,但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超过一寸【曾:竟。刚刚跟跟你学的的呵呵】,是挑选比较细长的桃核雕刻的吧,啊,技巧已经达到神奇的地步了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11-11-23 12:18 |只看该作者
我再去百度一下译文,看看有多大的出入。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11-11-23 12:19 |只看该作者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鸟兽、树木山石,无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情形。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制成的。啊!这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11-11-23 12:27 |只看该作者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模拟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我翻译的没有译文顺畅。
2,高可二黍许——黍,黄米。我只知道黍是米粒,不知道是黄米粒,呵呵。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相望翻译成左右相对,相对跟相望都是文言,等于没翻译。但这样翻译比较简明。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11-11-23 12:31 |只看该作者
4,石青糁之。糁,译成“涂在凹处”,查字典:糁:涂抹。我译的是对的。直译,若从意译的角度,应该加上(凹处)。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11-11-23 12:36 |只看该作者
5,手卷:译文没做翻译,手卷:书画的一种样式,可以平时卷起来,看时在手中展开,通常比较窄而长。手卷的装裱质量要求很高,普通的字画是挂在墙上的,挂好就不动了,手卷是随身携带的,经常打开。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11-11-23 19:23 |只看该作者
我来完成作业
只查手里的古文字典
不百度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11-11-23 19:39 |只看该作者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朝有个手艺精奇巧妙的人叫王叔远,能够把直径只有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廷房屋、器皿、人物一直到鸟兽、木石,没有做不到依照姿势而酷似某个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曾经赠送我医治核桃小船,应该是苏轼泛舟游玩赤壁的情景。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11-11-23 19:58 |只看该作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小船头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达两粒谷物左右。中间高高敞开的地方是船舱,若竹叶的蓬盖在上面,旁边开了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往里面看,能够互相看见栏杆呢。把窗关起来,就看见右边刻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填塞在字里。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11-11-23 20:22 |只看该作者
恩,我在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11-11-23 20:23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睡了一天的觉。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11-11-23 20:30 |只看该作者
这一刻,突然悲欣交集。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11-11-23 21:21 |只看该作者
刚刚有事出门
才回家
继续临屏做作业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11-11-23 21:23 |只看该作者
刚刚有事出门
才回家
继续临屏做作业
梦m 发表于 2011-11-23 21:21



    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