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神仙般的日子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沈眉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仙般的日子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3-8-11 16:3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1 16:25
我现在周末主要是宅在家里补觉,没有要紧的事就不出去。

哈哈,好吧好吧

我这极力怂恿你,被婉拒了

幸好你不是风铃

要是风铃,肯定说:我敢去,你敢来吗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8-11 16:37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8-11 16:32
哈哈,好吧好吧

我这极力怂恿你,被婉拒了



我要是像风铃那样离得远,也敢那么说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8-11 16:3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1 16:37
我要是像风铃那样离得远,也敢那么说

哈哈哈

可以喝点小酒

酒壮怂人胆

吹吹牛,怎么了?

东风吹,战鼓擂,六星板油谁怕谁?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8-11 16:42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8-11 16:39
哈哈哈

可以喝点小酒



网友到一起喝酒也是骂人,整不好就得一起骂海鲜酱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8-11 16:4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1 16:42
网友到一起喝酒也是骂人,整不好就得一起骂海鲜酱

我就是有点好奇

我2021年来六星的时候,姑苏还是在六星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知音排斥姑苏?还是姑苏不来六星了?

我喝酒可能会喝吐,但是,却无法喝醉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8-11 17:00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8-11 16:49
我就是有点好奇

我2021年来六星的时候,姑苏还是在六星的



让你好奇可不是好使儿,赶紧换个话题。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8-11 17:03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8-11 17:00
让你好奇可不是好使儿,赶紧换个话题。

哈哈,这还不是你先提起来的啊

你看看,每次你们都是先提起事来

等我一好奇了,你们就如临大敌的样子

这样不好,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4-5-18 17:35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4-10-30 08:56
是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
舞舞也很了解啊。

发 “东湖社区”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4-5-18 17:38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5-18 17:35
发 “东湖社区”了吗?


没发,我写这帖子的时候,已不在东湖社区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4-5-18 17:40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7:38
没发,我写这帖子的时候,已不在东湖社区玩了。

敢问:东湖社区的网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4-5-18 17:52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5-18 17:40
敢问:东湖社区的网名?


我在那里其实玩得不多,当时是为了看一个网络朋友才去那里的,他当时的ID是张丹枫。

我记得在那里发过这贴:
【情感暖追忆】且忆一路有你

但题目不一定是这个题目了,文中提到的另一论坛就是东湖社区。

我在荆楚网还发过一篇寻找教官的帖子《永远的教官》,寻找一个湖北随州的退伍军人。
如果东湖的数据一直存着,你应能搜到这篇帖子。

我的ID其实不记得太清楚了,如无例外,应该是:浪漫厨娘。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4-5-18 17:55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7:52
我在那里其实玩得不多,当时是为了看一个网络朋友才去那里的,他当时的ID是张丹枫。

我记得在那里发 ...

东湖的稿子保留完整。最近好像有在梳理、清除。
谢谢你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4-5-18 18:04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7:52
我在那里其实玩得不多,当时是为了看一个网络朋友才去那里的,他当时的ID是张丹枫。

我记得在那里发 ...

IT“浪漫厨娘”在。74分。没有主题。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4-5-18 18:05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5-18 18:04
IT“浪漫厨娘”在。74分。没有主题。


那我是用回帖的方式,给张凡枫做了这道生日菜了。

应该有个叫“柳月小小”的比较多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4-5-18 18:09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8:05
那我是用回帖的方式,给张凡枫做了这道生日菜了。

应该有个叫“柳月小小”的比较多帖子。

柳月小小 有主题 (但现在没有)积分: 6059经验: 9441威望: --金币: 1836791好友: --主题: 351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4-5-18 18:10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8:05
那我是用回帖的方式,给张凡枫做了这道生日菜了。

应该有个叫“柳月小小”的比较多帖子。

351个主题,已经叫多了。
荆楚网清理、管理很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4-5-18 18:16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5-18 18:09
柳月小小 有主题 (但现在没有)积分: 6059经验: 9441威望: --金币: 1836791好友: --主题: 351


嗯,张丹枫是哥哥,柳月小小是嫂子。
谢谢你费心搜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4-5-18 18:18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8:16
嗯,张丹枫是哥哥,柳月小小是嫂子。
谢谢你费心搜查了。

好的,好的。如果健康,来日方长。
我是支持六星的,看好六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4-5-18 18:48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8:16
嗯,张丹枫是哥哥,柳月小小是嫂子。
谢谢你费心搜查了。

去了罗田和武穴?那应该去一下黄梅,看看五祖寺。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4-5-18 19:02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5-18 18:48
去了罗田和武穴?那应该去一下黄梅,看看五祖寺。


以前去的,五祖寺我去过。
四祖寺也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4-5-18 19:54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9:02
以前去的,五祖寺我去过。
四祖寺也去了。

附近还有个老祖寺和妙觉寺。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4-5-18 20:03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4-5-18 19:02
以前去的,五祖寺我去过。
四祖寺也去了。

      在中国京剧界,提起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祖父余三胜是京剧的开山鼻祖,其子余紫云是青衣行当的先驱,其孙余叔岩是京剧主要流派“余派”的创始人,祖孙三代三泰斗,这不仅是中国京剧史上的独有,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传奇。这祖孙三人因其根在湖北罗田,同为中国京剧艺术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名列《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他们的成就早已得到社会公认,被后人尊称为“京剧三余”。黄冈市罗田县作为京剧历史名人的故里,从2012年开始,在积极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中,着力实施以“京剧三余”为重点的名人文化建设工程,成立的罗田县余三胜京剧艺术研究会通过查阅文献史料和走访京剧界人士以及寻访余氏后人,收集到大量的史料、老照片以及传说,“京剧三余”的戏剧人生才逐渐为家乡人所熟知,特分别略记述之,以励后人。
    余三胜谱名开龙,字起云,嘉庆七年(1802)出生于罗田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九资河七娘山上余家塆,病逝于同治五年(1866),葬直隶天津卫大筲子口梨园义地。
家乡戏曲艺术的启蒙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这里不仅是一块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之地,还是一块民歌、戏曲艺术的沃土。先人们在劳动生活过程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产生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哦嗬腔”、“采茶歌”等民歌。到明清时期,民歌音乐发展为地方戏曲,有“渔鼓戏”、“东腔戏”等地方剧种,同时还流行“高腔”(又叫“楚调”,亦名“汉调”)等外来剧种。其中东腔戏最为百姓喜闻乐见,出现了“三里五台”的盛况,历史上班社众多,名角辈出。清嘉庆七年(1802),余三胜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民歌、戏曲历史悠久的艺术之乡。余三胜的祖辈于明代末期从罗田深水河处迁居九资河七娘山的上余家塆,他出生时家境贫寒,小时随父母出外乞讨,靠拍渔鼓筒子(一种民间乐器)卖唱为生。其天资聪颖,相貌清秀,嗓音洪亮,稍长被乡间东腔戏班吸收当演员,后在大戏班里学汉调。罗田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对余三胜从事戏剧工作起到了启蒙作用。
三胜广场
矗立在三胜广场的余三胜雕像
游艺他乡
      为谋生计,余三胜跟随当地戏班子在十里八乡以演戏为生,成年后的余三胜先来到武汉学唱汉调,继而远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徽班进京后,转至京城,逐渐成为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班主,并唱红京城。他在京城有了声誉地位和经济条件后,加之他和弟弟余开贵都已到婚配年龄,就将父母接至京城定居,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与家乡也少有联系,其子孙后代亦未再回原籍定居。尽管如此,他被嘉庆皇帝口封为“戏状元”的喜讯还是传到了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当地代代相传的乡谚“天子非天子,七娘是戏娘”,说的是徐寿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故乡也在大别山南麓)最终未成为“真命天子”,反倒是七娘山出了余三胜这个“戏状元”。
唱红京城
        余三胜离开罗田到武汉后,进汉戏班,工老生。由于他为人厚道、勤奋好学,很快成为汉剧名角,他嗓音醇厚,声调优美,且善革新创造,以超越前人的表演艺术征服了北京广大观众,也赢得了嘉庆皇帝及王公大臣的赞赏,因而声誉飚起,成为继米应先之后“春台班”(四大徽班之一)的又一当家生角,享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誉,至道光、咸丰年间,与张二奎、程长庚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中国京剧史》载,有一次余三胜同程长庚、张二奎合演《让成都》,余在该剧中仅扮演一般角色的马超,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在念马超答刘璋质问的一段道白时,洋洋数十语,顿挫有法,英气逼人,动作恰到好处,而博得全场观众鼓掌称赞。时人评说“盖程、张此剧之佳,在人意中,余之竞胜争奇,出人意外也。能者固不可测哉”。道光二十五年刊本《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赞誉余三胜蜚声梨园、受到观众热捧的情形。
余三胜宫廷画像
对京剧诞生的贡献
       余三胜进京之时,正是徽、汉合流形成京剧的时期,他后来为春台班主,又是老生行顶尖人物,成为京城戏坛的领袖。为更好地适应北京观众的审美需要,他对汉剧语言、声腔、行当、剧目进行了改革,加速了汉剧向京剧嬗变的进程,在京剧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具有奠基之功。剧作家周笑先先生著文总结余三胜在京剧的形成中做出了四大贡献:一是改革了汉剧语言,进一步扩大了中州韵的使用范围,初步建立起余氏音韵体系。二是改造了汉剧末、生、外行,创始了京剧老生行当。三是改革了汉剧声腔,创造了京剧老生唱腔。四是对汉剧剧目进行加工整理、修改提高,为京剧积累了一批优秀剧目。余三胜在京剧形成过程中的这些突出贡献,奠定了他作为京剧创始人的历史地位,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泥塑一座,现保存在北京中国艺术研院戏曲研究所,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
1844年,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的泥塑像
魂归故里
         一百多年前,余三胜从一个唱民间小调的山村贫寒农家子弟,数十年间扬名千里之外的京城,跻身于国粹京剧的奠基人之列,养育余紫云、余叔岩等子孙为京剧后继之材,他跌宕起伏的戏剧人生为后世所景仰!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余三胜是鄂人还是皖人竞成纷争。20世纪80年代初期,省城王俊、方光诚两位文史(其时负责编纂《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专家三下罗田,历尽艰辛,几经周折,在九资河七娘山上余家塆一余氏族人手中找到民国年间编印的《余氏宗谱》(第七次修订本),余三胜是鄂人才得以厘清。《余氏宗谱》第9卷中,记录了余三胜爷爷、父母、兄弟、子女的详细情况。《余氏宗谱》(第七次修订本)现收藏于湖北省戏曲博物馆,当时被称为戏曲史上的重大发现。2014年8月,余三胜的第5代孙子余光终于第一次踏上故土七娘山,在先祖的墓前、在祖爷爷的故居前流连忘返、感叹万千。如今余三胜位于上余家塆的祖坟已重新修葺立碑,罗田县政府还在九资河镇中心修建了三胜广场,他的大型雕像矗立在广场的一侧,供前来寻根问源的京剧爱好者瞻仰,县剧团编演的大型古装黄梅戏《余三胜轶事》更是让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家乡人以这种朴素的方式纪念这位为中国京剧艺术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贤,他不畏艰难、追求梦想、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修葺一新的余三胜祖坟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4-5-18 20:18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4-5-18 20:03
在中国京剧界,提起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祖父余三胜是京剧的开 ...


余三胜我知道,原来的罗田文联主席瞿老师很喜欢京剧,我听他们说过余三胜。

当年我为罗田的旅游发展写过建言书,后来罗田的旅游发展规划基本是按照我写的去弄。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4-6-2 17:31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3-8-11 15:26
知音姐好!

是一个地方论坛的网友,邀请我去那个地方玩。因为他们都是当地人,所以集体盛情欢迎我。

那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