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国家是什么
查看: 1296|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5-15 15: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阿牧 于 2024-5-15 15:45 编辑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5-15 15:48 |只看该作者
古人造字(符号)如上图
国家,具体什么意思?


要弄明白这两个字的深意,很多争论就能迎刃而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5-15 15:50 |只看该作者
国是围起来的一块地。

家是遮风挡雨的一个场所。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5-15 15:51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4-5-15 15:50
国是围起来的一块地。

家是遮风挡雨的一个场所。

我慢慢讲吧,希望可以表达清楚。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5-15 15:52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4-5-15 15:51
我慢慢讲吧,希望可以表达清楚。

你慢慢写,我慢慢看。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5-15 15:57 |只看该作者
五千年前的造字甲骨象形文字,如果能利导解释现代社会,阿木,你让德国那两个大胡子,沙俄那个脱头,情何以堪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5-15 16:00 |只看该作者
平常人家平常心 发表于 2024-5-15 15:57
五千年前的造字甲骨象形文字,如果能利导解释现代社会,阿木,你让德国那两个大胡子,沙俄那个脱头,情何以 ...

你苟着搬个凳子坐好了学
阿牧哥晚上给你上课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5-15 16:02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4-5-15 16:00
你苟着搬个凳子坐好了学
阿牧哥晚上给你上课

阿木的话,有新意有导向,我会听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5-15 16:27 |只看该作者
古人造符号,根基的笔画为“一”“丨”“口”
,所有组合皆是这三个笔画演变而来。每个字是这些笔画排列组合的意象或者表相。其基本逻辑为:左右结构为相,其用在左,其意在右。上下结构为象,上为下的外在形式,下为上的内外原因。

要理解古人的智慧就需把自己放到农耕文明的时代,古人以自我为参照物对天地人作出提炼和总结。要么体现劳作,要么反应自然,“一”为气,“丨”为力,“口”为形。

气为虚,力为实,形则虚虚实实。

现代人讲字分两种方法,一种加部首变成新的字叫组字法,一种把一个字拆分成零件挨个解释叫拆字法。接下来就用这两种方法来解释这两个字。

先讲家。下面是豕,豕下面又是一个勿往右边伸出一部分,其根本就是要领会这个勿。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5-15 16:29 |只看该作者
这楼能不能有好心人帮忙把勿字的篆文贴一下
不会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5-15 16:36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4-5-15 16:29
这楼能不能有好心人帮忙把勿字的篆文贴一下
不会弄

没看明白啥意思。我不管版务。等有期、薄荷味,看会不会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5-15 16:40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4-5-15 16:27
古人造符号,根基的笔画为“一”“丨”“口”
,所有组合皆是这三个笔画演变而来。每个字是这些笔画排列组 ...

帮你总结一下字的结构:左用右意
上外下内

把中国字的左右和上下结构,做了清晰简洁的对比。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5-15 17:02 |只看该作者
国里面那个字 念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5-15 17:05 |只看该作者
建议你去看看列宁全集
然后再来谈国家这个概念。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5-15 17:08 |只看该作者
勿字是从绳文演化而来,体现的是编织的智慧。其象便是由不同细小的丝线编织到一根大的丝线上形成整体。其意为多个向上的力舒缓的凝聚在一起,提炼出个定义就是“汇聚”,汇聚弱小的力形成大的力。

勿为无形的汇聚,右边伸出来的部分,便体现的是有形,无形汇聚成有形的力,汇聚完了上面加一横,便成了豕。以这一横为精神,为气,为目标。豕字的定义就应该是“汇聚成有形的力形成精神”

汇聚成精神要干嘛呢?就需要用到组字法,在豕上面加点东西,比如彖。再把彖加个木字旁就成了椽。古时候造房子,横着的叫檩木,竖着的叫椽木,在椽木上放瓦片。承载瓦片用的。椽字左右结构,木为用,彖为意。用木头去承载瓦片,就叫椽木。

彖的意就是承载,而彖为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的外在表现形式,堆叠互相交错的承载。下面是上面的内在原因,汇聚成有形的力去承载。彖为承载的形,豕为承载的因。

那么说完了豕,就回到家字上面来。半包围,大半包围把汇聚承载的意象保护起来,
那个半包围也可以理解为有形的房屋,也可以理解为无形的形——就是个形———形之内。

那么就可以给家下个定义:在一定的形之内,形成弱小而舒缓的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承载。

主意在凝聚,承载,传承,就形成了家字。用现代语境说:家不是讲愛的地方,也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共同承载同甘共苦的地方。

古人不用道德绑架,在共同承担的时候会不会形成愛这种情感他没有讲,分归各自不同的情况。但既然是一起努力,一起传承,在一个形之内还探出一点头和外界沟通。那原本弱小的勿字里面的个体会不会有感情那就是孔子,老子,孟子们的事情了。

亦或者是达尔文的事情了,要不要愛家,造字符号的人并没有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5-15 17:10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24-5-15 17:05
建议你去看看列宁全集
然后再来谈国家这个概念。

除去任何认知范畴
先从本意去认识国家
比较要紧。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5-15 17:14 |只看该作者



勿字的演变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5-15 17:14 |只看该作者
阿牧 发表于 2024-5-15 17:10
除去任何认知范畴
先从本意去认识国家
比较要紧。

你若迷信仓颉,不如不信。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5-15 17:16 |只看该作者

说文就是篆文那个勿,谢谢。
因为篆文之前文字并不统一
不可借鉴平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5-15 17:16 |只看该作者




聊备一说吧。

我个人不觉得这是正解~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5-15 17:17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24-5-15 17:14
你若迷信仓颉,不如不信。

那是比较厚重的传统文化
跟仓颉无关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5-15 17:18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4-5-15 17:16
聊备一说吧。

我个人不觉得这是正解~

抛砖引玉,愿闻其详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5-15 17:24 |只看该作者
宽兮绰兮 发表于 2024-5-15 17:02
国里面那个字 念什么

也念国,方框是篆文加上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5-16 01:42 |只看该作者
还想听讲国字不
诸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5-16 04:47 |只看该作者
家这个字,拆开来是宝盖头下面一个“豕”字。楼主把“豕”字又拆成一横下面一个“勿”字再加一撇一捺,我觉得这确实不算正解。

你说的“勿”字,根据你的解说,我感觉更像是“系”字,甲骨文的“系”有两个很像“勿”。当然“系”字本意是拿绳捆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5-16 04:50 |只看该作者
看看“勿”字的甲骨文,如下:



一种解说,“勿”是弓弦弹出声音。一种说法(我觉得靠谱)是从刀上抹去多余之物(血污),意思不要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5-16 04:55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不赞成把“豕”拆成“勿”字。豕就是猪嘛。豕加个圈就是猪圈,甲骨文中的“圂”就是猪圈。



梁实秋说,家的意思就是住在里面原形毕露,抛去礼饰,率性而为,其实这个说法还不算对。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5-16 05:01 |只看该作者
家的结构是宝盖头下面一个“豕”,跟“宗”字算是有一定亲缘性,都跟祭祀有关系。




一种说法,是古人最早的畜牧业从养猪开始,猪须臾不可离,算是人猪合一。家里的主角是猪,家就是猪圈。
一种说法,就是古代王公贵族祭祀时有专门的场所--宗庙,普通人没有,家里放个猪(猪头)就行祭祀之礼了。所以,这个“家”字本意是有宗教的含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5-16 08:10 |只看该作者



盛夏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5-16 08: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研究字就是研究文化。
哪怕是英文都可以这么研究,不过英文历史较短,中文太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