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20-5-13 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5-10 21:26
《世说新语》是真正的醒世名言!
四哥,继续。

好的谢谢。

这周学校忙于开学准备,上级防控审查。合格就开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21-7-18 22:42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一〇、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
  
  【注释】
  
  刘公幹:刘桢字公幹,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刘桢是汉皇族后代,祖父刘梁曾任尚书令。刘桢从小就博学能文,机敏善辩,深受“三曹父子”的赏识,曹操选拔他做丞相掾属(助理),他并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等人聚集在曹氏父子身边,吟诗作赋,慷慨激昂,是为“建安七子”,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人物之一,连曹植都深为折服:“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刘桢先后在曹植、曹丕手下做幕僚,与曹氏兄弟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
  
  刘桢性情傲慢放任,不拘礼法。曹丕做世子的时候,一次宴请手下的大文豪们,一时高兴,把夫人甄氏喊出来与大家见面,在场所有人都匍匐于地不敢抬头,唯独刘桢直勾勾地盯着甄夫人看。曹丕倒不以为意,曹操听说后生气了,治其不敬之罪,经曹丕说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罚刘桢做了苦力,终身未被重用。
  
  刘桢受此打击,郁郁而终,享年三十七岁。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恒,安徽谯县(今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曹操的嫡长子,魏国的开国皇帝。
  
  曹丕在司马懿等人的协助下,战胜曹植获得继承权,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曹操立为世子。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魏王、丞相,十一月,曹丕按照曹操生前的规划,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改元黄初。
  
  黄初七年(227年)六月,曹丕病死在洛阳,谥“文帝”。时年四十岁,在位仅七年。
  
  曹丕文武全才,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代帝王。世人皆知曹植“才高八斗”,其实曹丕的文学成就并不比曹植差。他的《燕歌行》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其五言诗和乐府,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文学水平。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该文点评了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建安七子”一词就出自曹丕此文。
  
  关于曹丕,一时说不尽。醉某十分敬佩曹丕,甚至超过了佩服曹植。
  
  曹植“思捷而才俊”,天纵奇才,却没有政治头脑,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
  
  【简译】
  
  刘桢因为不敬而获罪。魏文帝曹丕问他:“你为什么不能谨慎遵守法规?”刘桢答道:“臣下确实是庸才,这是我的短处,但也是因为陛下的法度过于严密,不够宽容”。
  
  【解读】
  
  : “干”的繁体字。但幹的本意,是古代砌土墙所用的“盒板”。古代垒土墙跟现在捣制的混凝土一样,先用盒板围起来,中间填泥,待泥干了之后拆掉合板。
  
  桢和幹,都是盒板。土墙两侧的盒板叫“桢”,两端的合板叫“幹”。
  
  幹的这个本意,并没有被“干”代替。刘桢字公幹,用的是“幹”的本意,所以不能写成干。
  
  古人的名与字,互为表里,很有讲究。以三国人物为例:
  
  诸葛亮字孔明:出自《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孔者大也,孔明即大明,与“亮”同义相应。
  
  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公是古人起名常用的字。
  
  关羽关云长: 《楚辞》曰:羽人,飞仙也。以“云”应“羽”,“长”则意在前程高远。
  
  刘备字玄德,“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玄”即黑色为五色齐备,故“备”乃玄之德也。
  
  近代如蒋介石字中正,毛泽东字润之,名与字之间都有关联性且耐人寻味。
  
  文帝:当年曹操独揽朝纲,汉献帝不过一傀儡。曹操手下众人均进言劝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曹操顾及自己的名声,不愿意篡位,言道:等我死后,世子可以取代汉室称帝,到时候追封我一个“文帝”就可以了。
  
  不料曹丕称帝后,给曹操上谥“武帝”,把“文帝”留给了自己。
  
   甄氏:甄氏原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曹操击败袁绍后,曹丕奉命攻打邺城,临行前曹操对曹丕说,听说袁绍的有个儿媳妇甄氏,你打下邺城后,把甄氏给我送来。
  
  曹丕攻下邺城,带兵搜索袁绍家,见到甄氏乃绝色美人,于是没有给曹操送去,自己留下了。
  
  甄氏为曹丕生了一儿一女。曹丕称帝第二年就把甄氏赐死了。为史上一个疑案。
  
  甄氏所生的儿子就是曹叡,曹丕死后,曹叡继位,追封甄氏为“文昭甄皇后”。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21-7-18 22:45 |显示全部楼层
书房正在搞活动,我顶起这个帖子,不太是时候袄。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21-7-19 11: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轻言 发表于 2021-7-19 10:06
这个好,醉老师读书时的样子,比那啥法人总监助理帅多了

哈哈还是读书更有趣。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1-7-19 19:59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十一、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钟繇: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今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
  
  钟繇出身名门世家“颍川钟氏”,形貌魁伟,气度不凡,聪慧过人。得曹操赏识,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曹操封魏王时,出任魏国大理寺卿,又升为相国。曹丕建立魏国后,历任太尉、太傅,位列三公,封定陵县侯。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享年80岁。谥号“成”,配享魏武帝曹操庙。
  
  钟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他的书法,魏晋时期正是中国书法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转变中,钟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擅长篆、隶、行、草等各种书体,尤其是他的楷书,古朴典雅,刚柔相济,集前人之大成,被誉为“楷书鼻祖”。他继承了蔡邕的书法成就,从蔡文姬学习楷书,又传给卫夫人,卫夫人再传给王羲之,王羲之再传给王献之,形成了汉字书法的美学典范。钟繇以书法名垂青史,与王羲之合称“钟王”。
  
  钟毓:字稚叔,颍川人,太傅钟繇长子,曹魏大臣。累官至徐州、荆州都督,青州刺史,与其弟钟会皆有才名。
  
  钟会:字士季,颍川人,太傅钟繇幼子,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
  
  钟会少年聪颖,弱冠入仕,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少年时就与当世玄学代表人物王弼齐名,深受魏帝和众臣爱戴。
  
  正始年间,时任司隶校尉的钟会多次拜见嵇康,嵇康因钟会是司马氏宠臣,故意冷落他。钟会为此怀恨,在大将军司马昭面前诋毁嵇康,说他不守礼法,蔑视朝廷,甚至造谣说嵇康有谋反之心。263年,司马昭下令杀了嵇康。
  
  魏元帝景元三年,钟会受封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景元四年(263年),魏以钟会为主将邓艾为先锋攻蜀,同年11月,刘禅投降,蜀国灭亡。钟会以军功封侯,拜司徒;邓艾拜太傅,二人均位列三公。
  
  灭蜀后, 钟会野心膨胀。他先向司马昭告密,诬陷邓艾谋反,并亲自带大军进四川,抓捕收押邓艾,264年,邓艾含冤被杀。
  
  接着,钟会联络蜀国降将姜维, 欲据西蜀自立,因手下曹魏将士不从,发生兵变,被部下胡烈所杀。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
  
  后世有史学家认为:钟会是忠于曹魏而反叛司马昭。
  
  钟会在书法上亦颇有造诣,历代评价很高,唐代时,尚有钟会真迹存世,现已亡佚。


       颍川:郡名,以颖水得名,秦时所置,包括今河南许昌、平顶山、禹州、登封、长葛等十二县。是古代中原最繁华的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亦是汉民族许多姓氏的发源地。历史上的颍川,人才辈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多出自颍川郡。如“钟氏、荀氏、庾氏、陈氏”等。
      颍川史称“名士摇篮”,如吕不韦、韩非子、张良、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郭嘉,以及前文所述荀氏钟氏、都是颍川人。



      【简译】


       钟毓、钟会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他们兄弟俩的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太傅钟繇说:“可以叫你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与魏文帝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曹丕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皇帝)胆战心惊,非常恐慌,所以汗出的像水一样。”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我(见到皇帝)心惊肉跳,十分恐惧,连汗都不敢出了。”

【解读】

   钟毓、钟会面对魏文帝时的表现,反映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钟毓一脸大汗,说明他见到魏文帝感到紧张甚至恐慌,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回答也是诚实的。而钟会脸上没有汗,说明他年纪虽小,内心从容淡定,回答问话又非常巧妙,睿智。后世亦有人评价钟会: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他的愚蠢之处。

   《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两兄弟特别是关于钟会的记载,我们慢慢了解,钟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1-7-19 20:10 |显示全部楼层
钟繇书法:目前传世的都不是钟繇的真迹。一下作品,要么是摹本,要么是伪作。



《宣示表》刻本,一般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




《贺捷表》唐摹本。此为钟繇68岁时,听闻关羽被杀,上书魏帝以表祝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1-7-19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1-7-19 20:51
钟会冤杀了邓艾,这本身就违逆了天理人心;姜维的怀贰,魏军将士的怨恨,终于促成了钟会的横死。
{:1_175: ...


好久不见泌水兄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1-7-19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1-7-19 20:51
钟会冤杀了邓艾,这本身就违逆了天理人心;姜维的怀贰,魏军将士的怨恨,终于促成了钟会的横死。
{:1_175: ...


钟会欲谋反,唯忌惮邓艾的军事才能,所以他先除掉邓艾,扫清障碍。

可是他就想不到手下将士不愿随他造反?

这个人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1-7-19 22:12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0:52
有个小知识
据传,以前的字画,是分三层,那是因为纸质的问题。
特别的官方用。一定是分三层,底下两层是 ...


我不太明白相机的原理。

照相技术的背后是化学和光学,透镜原理啥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弱项。

如果没有西洋外来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发展一万年,也造不出相机。

你说的是复印技术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1-7-19 22:17 |显示全部楼层
轻言 发表于 2021-7-19 20:57
看他们的回答,两兄弟真是绝代双骄

钟会试图阻挡司马氏篡魏,功亏一篑。

钟毓太过诚实,钟会略嫌浮躁,如果这两个人合二为一,则历史就应该改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1-7-19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9 19:59
  【原文】
  
  十一、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


写这一则,用了两个小时。还有点意犹未尽。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1-7-19 22:32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20
醉老师,我被你气着了
照相机的确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小孔成像原理,是中国人发现的。

但照相机,不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的。

这里有一个必然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基础是阴阳五行,最终走向玄学。

照相技术的前提是光学技术和感光技术,是透镜和胶片的发明,相机是精密仪器。

透镜,胶卷,和相机,不可能由中国人发明出来。

思维方式的偏离导致中国的技术走向发生了偏差。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欧洲人发明的,望远镜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宏观世界,显微镜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微观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1-7-19 22:35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31
这是百度的,也不完全对
下星期我回趟老家,翻一翻宗卷就知道了




再百度一下盖达尔。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1-7-19 22:43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31
这是百度的,也不完全对
下星期我回趟老家,翻一翻宗卷就知道了


1、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邹伯奇发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2、此前的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1-7-19 22:47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42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
但一九九九年邹的后人拿出了
当时邹造制相机时的照片


你说的可能是传闻。

在不懂得“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感光原理”的前提下,用鸡蛋清做底板,就能拍出照片?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1-7-19 22:56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42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
但一九九九年邹的后人拿出了
当时邹造制相机时的照片


而且,盖达尔发明的技术经过不断改良进步,成为现代照相机。

邹的技术,没有量化,这跟中国的烹饪技术一样,盐少许,醋适量。少许是多少?适量是多少?

"气水"可能是蒸馏水,加明矾,是以之净化水质(加多少?)。将蛋清、少量食盐加纯净水以筷子打匀(搅打时间不宜过短),刮去浮沫,再打,将丝缕打化,再倒入盆中澄之。俟清之后,倾入瓷盘或玻盘中待用。这蛋清能称为玻板或纸面的令人满意的银盐载体。将玻板或纸的一面细心地放入盛有蛋清的瓷盘中,使其均匀地黏连蛋清之后,再将其置于银盐溶液中,使之均匀地附着着银盐溶液,因而就制成了银质阳面板或纸(或胶片)的正片。早期玻璃板照相术迟迟未成功,就是因为未曾发现蛋清胶及其耐心细致的操作法。但是,每种药料的数量,邹伯奇没有详尽的记录 。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1-7-19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48
我又无语了

奥运会后


《易经》?全是胡说八道

就是易经文化,把国人的思维引上一条反科学的道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1-7-20 18:52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十二、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而饮,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
药酒:即五石散。五石散又称“寒食散”。是魏晋时期在贵族士大夫阶层中流行的一种“丹药”,“服食”者称可以强身祛病,其实就是为了提精壮阳,是古代国人的“嗑药”行为,一直流传到唐代。很多名士因为“服食”中毒,或死或残。


据说五石散是兑在酒里的。


【简译】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的时候,正赶上父亲钟繇午睡,就一起偷喝父亲的药酒。钟繇刚好醒来,就假装睡觉观察他们俩。钟毓先行了拜礼才喝酒,钟会不行拜礼就喝了。过后不久,钟繇就问钟毓,为什么拜了之后再喝酒,钟毓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我不敢不拜就喝。”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礼仪,所以就不用拜了。”


【解读】
1、这则故事依然表现出钟毓、钟会的不同性格。同样是偷喝酒,钟毓骨子里还是个规规矩矩的人,而钟会则比较洒脱,不受礼仪所限。


2、《世说新语》 还有“孔融二子偷酒喝”的故事(见前文:言语第二第四则“孔文举有二子”),跟这个故事情节差不多,言语颇为传神,要有趣得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1-7-20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1-7-20 21:16
钟会也就是个短毒之辈。
他不为曹魏,因为曹魏已被司马氏所左右,正在衰落。
他的目的就是学刘备想成为 ...


这段说的特别好。

历史也是蛮公平的。

轮人物,曹操曹丕才是一等一的人物,与乱世中雄起,操控天下,终是一代枭雄。

司马氏次之,依附于曹魏,用尽奸谋,最终反客为主,却也得了天下。

如钟会这种人物,依附于司马氏时,如鱼得水,逍遥得很,一旦翻手时,却捉襟见肘,一时也逞不得英雄。

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1-7-20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1-7-20 22:20
不知道追到哪一章了,今天好卡,简单点说吧,我觉得弟弟肯定比哥哥有出息,但假如哥哥喝大发了仍旧能保持 ...


还是等对岸开门了我去更新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21-7-20 22:30 |显示全部楼层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1-7-20 22:28
我觉得天涯的回帖方式比较好,可以在同一个楼层下回复,这样看起来不乱…


习惯了,哪儿都好。、

对岸明天应该刑满释放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1-7-21 05: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20 22:37
能不胡咧吧?

天涯,除了楼主自己有系统提示外

早上好贾兄弟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21-7-21 11: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轻言 发表于 2021-7-21 10:35
必须给醉老师鼓劲加油,好怕你又读不下去

再不轻言放弃,也不再轻言坚持。

随心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21-7-21 11: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21 07:04
醉老师,你是什么样的节能了
五点多就起床


早上醒来看看论坛,然后做饭,洗衣服,擦地。
6:30上班,七点前到学校。

我管食堂,我得去看看食堂早餐质量。

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21-7-22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21 11:55
好吧,我这个是版主马甲
算是拍马屁民了


活到今天,醉笑所牵挂者,一是父亲、儿子、老婆,二是工作、读书、论坛。

别无牵挂了。

不算拍马屁,算知己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21-7-22 17:23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班刚到家,被领导打电话训了一顿,心情不好,喝点闷酒睡觉了。

今天继续更。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21-7-22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十三、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注释】
  
  魏明帝:即曹叡,字元仲,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的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立二十二岁的曹叡为皇太子,第二天曹丕就死了,曹叡即位。
  
  曹叡先后有三个儿子都早夭,曹叡又是独子,于是以曹丕的弟弟曹彰之孙子曹芳为养子,封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重,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当天病逝于洛阳,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二年,庙号烈祖,谥号明帝。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
  
  此时皇权尚在曹氏皇室手中,直到曹芳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 杀了曹爽等曹魏重臣,诛三族。朝政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缪袭: 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曹魏大臣,文学家,历事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世,官至尚书、光禄勋。
  
  罔极:无极;无穷无尽。语出《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吴天罔极”,指父母的恩德象天那样无穷无尽,难以报答。
  
  曾、闵:曾指曾子,名参 ;闵指闵子骞,此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是古时著名的孝子。
  
  渭阳:渭水北边。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边)。这首诗表达了甥舅之情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据说是春秋时期秦康公为送别舅舅(晋文公重耳)而思念亡母所作。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赐死,明帝为舅家建馆(馆:豪华的房屋),也是为纪念亡母,因此缪袭以为,应该根据这个典故,命名为“渭阳”。
  
  根据《魏书》记载,魏明帝给舅母修了一所楼馆,并不是给外祖母修的。
  
  【译文】
  
  魏明帝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住宅。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并且问随从的人:“这所住宅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这处府第的兴建,感情专注于舅家,应该用渭阳来做它的名字。”



    【解读】

      学了一个成语典故:渭阳之情(渭阳之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21-7-22 18:11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22 17:51
人,总是要牵挂
其他的我不方便说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21-7-24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22 19:50
别那么差劲好不?
虽然我没有被领导训过


我倒觉得,有点小情绪,喜怒哀乐才是生活,才有情趣。

修炼得如如不动,一潭死水,有什么意思。

昨天又情绪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21-7-24 16:08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读书吧。

  【原文】
  
  十四、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注释】
  
  何平叔:何宴字平叔,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 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他与夏侯玄、王弼等人倡导“玄学”,首创“清谈”,开魏晋一代风气。魏晋人物喜欢服食“五石散”也是从何宴开始的。
  
  何宴的身世比较特别,他父亲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宴成为曹操的养子。因为从小聪慧,才秀不凡,深受曹操喜爱,并把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他。他又成了曹操的女婿。
  
  曹丕称帝后没有授予他官职,魏明帝曹叡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又好色,纳了好多妾,并喜欢“嗑药”,所以也只给他一个闲官。曹芳即位后,他与辅国大将军曹爽关系密切,授侍中,吏部尚书。他与曹爽等人密谋铲除司马氏,“高平陵之变”中,被司马懿连同曹爽一起诛杀,灭三族。多亏她母亲尹老夫人苦苦哀求司马懿给何家留后,才保全了他的儿子。
  
  玄学:即“玄远之学”,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三玄”)的研究和诠释。他们继承两汉研究儒家经学的传统, 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揉合儒家经义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代表人物有何宴、夏侯玄、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他们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也是魏晋士大夫“清谈”的主要内容。是哲学史上第一次把道家儒家思想进行融合的尝试。对当世及后世儒家、道家甚至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关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我也只能做一个简单肤浅的解释,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简译】
        这个不用翻译吧,这么简单。
        何宴说:嗑药这玩意吧,不光能治病,嗑完还特别精神,心情舒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