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碎碎说民房(武汉百年大楼图片从247楼添加图片254楼)
查看: 18521|回复: 1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碎碎说民房(武汉百年大楼图片从247楼添加图片254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10-31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你说我记 于 2015-12-31 18:27 编辑

祖国大地你见过无数的民房,你是否留意过这些房子代表着一个文明的发展,经济的屈起……

这是七十年代典型的农家小院,房子,墙一样纯朴。我在2004年在桐柏山水帘洞四里处一个山村5000元买下它,北屋三间,南屋三间,战地三亩多,外加北屋外面一亩多树林子。父亲喜欢在山区居住,他走到哪里我把房子买到哪里,2006年我去西北工作,父亲未经我同意卖掉,回我县城居住。事后,妻子一直不敢告诉我,最后她还是鼓足勇气告诉了我。妻子知道我买这块地是为了建农家别墅,开农家乐酒店。遗憾的是父亲就这样白白的以5300元送给了他人,每当我路过那里看到这块地高楼拔起,生意爆满的时候,心理无比痛心,痛归痛,没有恨意,毕竟父亲不懂商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0-31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代的房子我居住过,面积比这房子大,比它高,窗户比它大。估计是解放前后的房子。这座房子有三处改动,房顶是石棉瓦,石棉瓦流行于九十年代末期;其二是那个低矮的冒烟囱,这是农家做饭用的,青砖是七十年代的,红砖是80年代的;其三,门两边有修补。从他的的面貌来判断,比我年龄大。符合60年代前的板打墙,那小小的窗户经历着风吹雨打,土漆依然保护着窗户原汁原味没有锈掉。可见民间传下来的土漆是何等的质量。我爷爷就是熬漆顶呱呱的能手。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0-31 22: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你说我记 于 2015-11-11 11:16 编辑


这座房子是典型的70年代产物,70年代的墙是水胚子,房顶是80年代的(待续)
      这张图片的水胚墙房子是70年代前期的典型模样,这座房子有几个代表处,一是墙根脚是手工制作的两种青砖,有极少青砖非常大,是解放前后的,另一种青砖比较小,但是比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青砖落大。青砖时代六十年代之前盛行,七十年代全国各处逐步开始有红色机砖,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使用,民房还不习惯。二是房子的梁和杆子是原来的,水胚墙是及其代表性的象征,70年代初期有水胚墙的家庭是比较富裕的农家。
      这座房子房顶始建时是瓦包草房,瓦是一个弓形状,人工泥制作,后经窑内烧制,瓦为青色;草有两种,一种是茅草,另一种是黄牧草。青瓦在房顶两边搧(扇)两层,目的是防风袭击;草在中间搧起10--15公分厚,这样完全可以挡降水量100毫米的特大暴雨。当年75.8板桥水库坝体掘开,降水量超过100毫米,这样的民房安然无恙。
      当年,我农村老家住的也是70年代的水胚墙草房,经受着了暴风骤雨的考验。可见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何等聪明。
      在这里,我重点说说水胚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我家水胚墙房子是1973年盖的,1972犁的胚。胚有两种,一种是把土和成泥巴,在里面加三个指头长的麦秸或者稻草,取模子手工制作,一般这种胚装截墙使用;另一种是从稻田里犁开成胚。我家的水胚是后者。犁胚之前,先和生产队汇报盖几间房子,队长根据村庄有多少户需要盖房子,计划第二年种多少稻谷,只能多种不能少种,待秋天稻谷收割之后,稻田水干,农忙闲的时候,队长开始安排把石磙拉进稻田里,然后套上两头牛,把稻田碾压礠礠的,这时召集村里男男女女,拿着离胚犁子、专制的离胚铲子,开始起胚了。经过风吹日晒,水胚干后,开始了建墙造屋。
      70年初期水胚墙房子与60年代的水胚墙房子比较,它墙体较高,与70年代后期比矮一点,房子面积大于60年代的,这是区分年代的重要之一。
      当前该房子房顶是水泥瓦,它是80年代民房变迁的重要标志之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0-31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80年代的起脊房子,面貌没有任何改变。(待续)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0-31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90年代的房子。当地典型的6寸墙。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0-31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新时代的民房之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0-31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新时代的民房之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0-31 22:28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的村庄道路。就用它做结束语吧。本人为了写《身边民房的变迁》文章,开始了材料收集。朋友,你也来写一写你身边的房事吧。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1-1 09:30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0-31 23:39
这个我喜欢,改天慢慢细读。川西民居,回头我找找看。。。

草根史记。这些天忙,不然我们就开始搞活动了:同题《我身边的民房纪实》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1-1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1-1 07:29
看见开篇,我正替你兴高采烈,发现你特别有眼光呢。不管是老了修养之所,还是商机,都是挺划算的。我以后老 ...

在山村里买一块地是雅兴,也是趋势,是老了闲居清淡的地方,是清净世间的桃源,我还要准备买一架山,做个“山大王”,听水声叮咚,看四野绿叶,记忆野史。去年曾经考虑去成都一代买地,那里地壳松软,可以防震,是百年适合居住的好地方,气候也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11-1 09:38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1-1 07:31
这房子看着像我们乡下的茅房。这么破烂不堪的,能住人么?感觉一戳就会坍塌的,汗流浃背啊。。。

这座房子够建筑师去思考的,为什么板打墙能经过百年不倒,风吹雨打依然挺着,张扬着原始的窗户。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11-1 09:40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1-1 07:33
书记锅子这些图片是哪里来的?感觉好有时代特色,那么多的光阴从眼前悠然而过,(*∩_∩*)。。。

第一张图片是2005年拍的,过去,我拍了许多民房,由于是图片保存,有些丢失了,陕西窑洞,新疆蒙古包,东北半边房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11-11 09:22 |显示全部楼层
金豆豆 发表于 2015-11-10 17:06
我捏着大喇叭呼喊:书记,抽空来填坑~~~

职称论文答辩结束了,回来休息两天。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11-11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金豆豆 发表于 2015-11-11 10:18
答辩过了吧?书记应该没问题的~~~·

答辩都是我写的论文里,过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11-11 16:26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草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11-11 16:3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75.8板桥水库垮塌,紧邻的竹沟水库也被垮塌,大水过后,开始重建。图片是70年代后期山村标志性的青砖瓦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11-11 16:38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35楼的房顶,代表70年代的起脊房子,这样的房子在80年代后期逐步退出,有红砖红色机瓦或者水泥瓦所代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11-11 16:42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房子没有见着主人,无法解说。仅此留作纪念。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11-11 16:53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房子的位置是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号称“小延安”竹沟。该房是无产阶级革命军、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于1938年居住的地方,也是办公的地方,三件房子,右边一间是刘少奇同志居住办公的地方,一张床,一张八仙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衣柜。左边一间是四位警卫员居住的地方,中间一间是小会议室。(待续)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11-11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刘少奇同志居住房子的后墙面貌,日月侵蚀,风雨飘渺,历史剥离着每一块砖的脱离,此地75.8洪水降水量达到100多毫米时,竹沟水库溃堤,竹沟地形自北向南倾斜,水库在竹沟北一公里处,溃堤之日,竹沟到处水淹,而“小延安”纪念馆这一带水过脚脖,未遭水患。当地农民感谢先人的灵气。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11-11 17:05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刘少奇居住的房内结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11-11 17:12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仿制品。
和解放前的两层楼一模一样,看到它,就想起了大地主。
我在少年时代见过解放前的两层楼,80年代扒掉,历时200多年。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11-11 17:1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41楼图片上楼梯的木质楼梯,材料是解放前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11-11 17:16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41楼图片二楼结构一角。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11-11 17:18 |显示全部楼层

41楼图片。一楼顶部结构部分。
那里摆着一张过去的床。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11-12 16:52 |显示全部楼层
金豆豆 发表于 2015-11-12 10:42
比我看过的草房气派多了~~~

草还是那草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11-12 16:53 |显示全部楼层
金豆豆 发表于 2015-11-12 10:43
这个跟我们这边的相似了。就是屋檐好像忒短?我们这边的屋檐,都能站一个人躲雨的~~~

屋檐是根据家庭情况而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11-12 16:54 |显示全部楼层
金豆豆 发表于 2015-11-12 10:45
这图片你怎么拍的?感觉是居高临下的角度。这种屋脊特别有意思,确实那个时代的味道——我们这边也有用小 ...

谢谢浏览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11-14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1-13 05:39
解放前的?保存得挺好。现在木质楼梯也有见过,每次都感觉特别亲切。

这座木质楼结构支撑了100多年,到今天保存真是幸事。二楼已经封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11-14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1-13 05:43
花床,天啦,想不到书记有这个存货。小时候我奶奶家就有个花床,雕花的,床特别高,还有踏脚板凳配套的。 ...

这种雕花床老贵了。现在是文物摆放到竹沟“小延安”纪念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