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查看: 54447|回复: 18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5-9-16 08:54 编辑

德行篇第一: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7 10:16 |显示全部楼层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此人为官耿直,颇硬项。桓帝朝,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重用,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
著名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他。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7 10:17 |显示全部楼层
       徐稺(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称"南州高士"。以"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8-7 10:19 |显示全部楼层
       商容:商末殷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著名贤者,因为不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进谏而被黜;一说他曾经试图用礼乐教化纣王而失败,逃入太行山隐居。周武王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辞不受,武王遂表商容之闾以示对忠臣贤者的尊敬。
    封神演义里,他挂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8-7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豫章郡: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地区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7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流云一朵 发表于 2015-8-7 11:03
徐啥?不认识字。

徐稚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8-7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你担心我进行不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7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7 15:00 |显示全部楼层
2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7 15:00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8-7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人,曾为泰山太守,在职时得惠政美誉,为时人所赞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8-7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周乘身为地方长官,品行端庄、励精图治,是一位为人称道的好官,好官的形成是有原由的:他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利用好友过失相砥,达到提高修养、不断进步的目的。
  
    朋友如镜,可以比照检查自己身上的过失;对于乘来说,朋友黄叔度简直就是一面神镜,他不但可以照出身上的过失,还可以矫正偏差。在东汉时代,位高权重的太守没有必要对一介书生的黄叔度溜须拍马,相反,他可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人必须经常对照别人检讨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8-7 15:02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宪,东汉慎阳(今河南省正阳县)人,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而宪以学行见重于时。年方十四,颍川荀叔遇之于逆旅,与语移日不能去,以之为师表,称之为颜子;同郡戴良才高倨傲,及见宪归,茫然若有失,自愧不及;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郭太守谓其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历史评价: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颓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著论云。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8-7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莫冉 发表于 2015-8-7 15:14
可以打岔捣乱不?

可以,不捣乱不热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8-8 00:39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间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8-8 00:41 |显示全部楼层
郭林宗: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
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8-8 11:29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文: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8-8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当时朝廷纲纪废弛,他却独持法度,以声名自高。后谋诛宦官未成,被杀。

    司隶校尉相当于京师几郡的刺史,但官职为比两千石(刺史六百石),在东汉时职权相当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8-8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8-8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升其堂:指当面接受过他的教育或见过他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8-8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登龙门: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那里水位落差很大,传说龟鱼不能逆水而上,有能游上去的,就会变成龙。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8-8 16:12 |显示全部楼层
  (5)原文: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8-9 19:27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芜 发表于 2015-8-8 17:53
哦,东晋的文学带有理想与冥玄色彩,并且山水田园大都带有人性化。

本来想写篇五石散的东西,但掌握的资料比较少,我看以后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8-9 19:28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相当于古代的兴奋剂,与魏晋之际的玄学兴起,有很大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8-9 19:35 |显示全部楼层
  (6)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文:太丘县县长陈皇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8-9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陈太丘:名寔(音是),字仲弓,曾任太丘县长,所以称陈太丘。古代常以官名称人。元方、季方:都是陈寔的儿子,元方是长子,名纪,字元方;季方是少子,名湛,字季方。父子三人才德兼备,知名于时。下旬的长文是陈寔的孙子陈群。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8-9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叔慈、慈明、六龙:苟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
慈、慈明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其馀六人就是这里所说的六龙了。
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
下食:上莱。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8-9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史: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
官佚为六百石,相当于县令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8-9 19:39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8-9 19:41 |显示全部楼层
  7、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侧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文: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