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历史的相似之处——简评《告状》
查看: 32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的相似之处——简评《告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4-24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7-4-24 11:08 编辑


文/归隐宋朝

       泌水先生的短篇小说《告状》在本版刊毕,引发了一场热议,尽管大家角度不同,但众议一致之处在于肯定了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掩卷之余有点恍惚,小说的时代感似乎并没有作者标示的那般久远,而是与周遭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存在相似之处,只是背景和事由有了借位上的飘移。

       《告状》的选材背景为建国初期的“大跃进”这一较为特殊的历史年代,这是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建设史上出现波折与错位的一段历史。一方面,崭新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人民渴望过上温饱、安定的生活。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也急需给全国的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加之当时苏联成功模式的比照,使得中共领导人在国家建设上有些头脑发热,布局定位过快,用后来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说法就是,犯了主观主义和本位主义错误;另一方面,“大跃进”是由中央集体研究,最终由毛主席敲定的,这就不仅突出的反映了当时的领导集体在国家建设上的经验不足,还有就是全党对毛本人的个人崇拜正在加温,毛所圈定的决议已经开始不容置疑。

       《告状》的主人公马国立的遭遇基本上符合了上述时局,他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当时有一句大胆的讽刺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把收割的小麦、水稻戳在一块地上,小孩子都能横躺在上面,竟然达到了亩产万斤。这不是扯淡吗?要说那时的人都是傻子吗?不然,当全社会都认可一种荒谬的行为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同样是荒谬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认为那是多么的可笑,可在当时,多数人却认为这是一个立场性的严肃问题,甚至关乎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与命运。《告状》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的揭示了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有胆量公开造假,却没胆量向上反映真实情况。

       三年迈进共产主义的愿望没有实现,领导人的脑袋开始降温了,开始用科学的发展观正视国家建设,这就有了“七千人大会”,毛主席做了自我批评,反对在国家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然而,最终的走向并未解决“人民公社化”的问题,相反,反对右倾化的思潮开始抬头,进而愈演愈烈。当然,这是后话,并不在《告状》所涉范围。

       《告状》的写作手法十分简单,平铺直叙,几近白描,毫无修饰造作之感,节奏平稳推进,脉络清晰利落,不带丝毫迟滞。作品的小说语言个性鲜明,人物刻画基于叙事主体,不见刻意描绘,但却个个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没有绝对的正面与反面形象,只是形势与个性使然,责任与良知使然,从而也就促使我们在掩卷沉思之中,不得不思索这些人物在作品之外的命运走向,这是我们这些可以回望那段历史的读者的特权与便利。

       《告状》还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在依然存在个别地方政府为了所谓政绩,在GDP上造假的现象。有的各级政府的统计年报层层虚报,甚至造假,基层骗地方,地方骗中央。一句“八路军糊弄共产党”,恐怕不仅仅是笑谈吧?前些年有个真实的段子,有个经济排名末位的省份,被要求呈报国家级贫困县时,竟然上报没有。后来有高人明示,这种报告不与当地父母官的政绩与仕途挂钩,只与中央的扶贫政策接轨,结果,一下子上报了十来个县。

       上世纪末,我曾临时调到一个省直厅局的信访办帮忙,有了半年多的接访工作经验,主要的接访对象是农民。说实话,问题堆积如山,有些情况触目惊心,有些基层干部的问题十分严重,矛盾尖锐程度十分严重,历史沉积十分严重。有些矛盾的产生,已经不仅仅是长期推诿、扯皮的结果,已经到了利益勾结,捂盖、掩护的程度,这就印证了中央反腐不仅要打打老虎,苍蝇、虾米也要打的精神。农民跟村干部的距离越拉越大,甚至有的已经到了对立的程度。

       我曾参加过一次农村工作调研,有一个情况可谓触目惊心,作为“阳光工程”的一项,就是对劳动力流转中的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其宗旨是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从而增加其收入。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免费对农民工培训的,可应者寥寥无几。而另一个事实却是,农村的教堂普遍设立,农民宁可把辛苦挣来的钱捐给教堂。这些教堂很不正规,恐怕跟以前的会道门也差不许多。阵地一旦守不住,就会有其他势力去占领,这一点亘古使然。

       《告状》可以说是六星批判现实主义的少有作品之一,泌水先生若能再精雕细琢一些就更好了。作品的主轴没有问题,但在细节的刻画和脉络的掌控上,值得再精细、严谨一些。另外,针对小说结尾处理的不同反应,我想说的是,这种跌宕是符合那段历史的,戛然而止也是具有文学意义的,毕竟我们得给自己留些思考的空间,就像一幅画,画的太满则平添了匠气,你得懂得留白。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4-24 11:15 |显示全部楼层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17-4-24 10:59
那天看新闻,东北一个省连年亏损,竟然造假赢利,有时在关于官员的考核方面也有问题,如果不谎报,估计官帽 ...


这大概是跟历史的沉积与地域的优劣有关吧?比如,吉林省出干部,多少中央大员在该省任过职?
现在,据说吉林省的人口是负增长,主要原因不是自然淘汰,而是人才外流,多半大学毕业生流向外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4-24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7-4-24 11:02
咋衔接这好呢,刚把那篇置顶的放下


这也是我赶紧写这篇评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配合你。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4-24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轻言 发表于 2017-4-24 11:04
喜欢看宋朝写评。解读得真细,泌水快来收礼。对号入个座,最后两句是批评我吧


绝对是无心之举。我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希望主人公有个圆满的归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