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和“惟周以速行得达”
楼主: 闻所欲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和“惟周以速行得达”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24-3-16 07:23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大杠精此帖主旨,信魏略,疑三国志,就此下问道于六国相。吾不敏,试答之。先把相关的两段记录附在一起:



三国志:【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给延曰:“当为郡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略: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3-16 07:24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图个颜色,象征闻大杠精满脑子芝麻酱色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3-16 07:36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大杠精采信魏略而不信三国志。仔细对比,会发现三国志和魏略里这两段话并不矛盾,都是真的。因为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是一个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魏略记录了一部分时间和地点的事情,三国志记录另一时间和地点的事儿,本来互不矛盾,闻大杠精之所以会认为其中互相矛盾,因为预设魏延和杨仪分别在不同时间发羽檄为逻辑大前提,实际情况虽然是杨仪诸营行军很慢,在后,魏延部行军快,在前,但是矛盾激化时魏杨都在褒口,都在褒口始发羽檄,所以能“一日之内羽檄交至”。

我把整个事情经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于后面,仔细想想看,就知道魏略和三国志所记互不矛盾。

诸葛亮病,交代魏延等等将领自守勿攻敌,令魏延代诸葛亮行军令。

诸葛亮殁,秘不发丧。

费祎探听魏延口风,魏延欲率军击贼。

魏延派人打探杨仪动静,“诸营相次引军还。”

魏延不出所料,率所领径先南归。杨仪诸营在后缓归。

魏延所过烧绝阁道,至褒口,发丧。此时诸葛亮的灵柩还没有到褒口,杨仪诸营还在退兵路上,后有追兵。魏延发丧,使杨仪诸营陷入危境,魏略因此说“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

魏延发丧后,各方面的反应:

杨仪“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

谯周奔丧,越过褒口到杨仪营。

诏书禁断:此时杨仪诸营和魏延部不在一起,所以禁断两部分兵马互相隔离,以防不测。

杨仪诸营到达褒口,遂率其众攻延,同时“一日之内,羽檄交至”,互相报告对方叛乱。

蒋琬率军赴难,行军几十里,魏延已被杀,止。



评论:

魏延犯政治错误在先。
诏书禁断以后,杨仪攻魏延部,也是欺君之罪。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3-16 07:41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综上:

闻大杠精没有必要计算那些小学生算术题。这些算术本来就不存在。

你预设一个错误的逻辑大前提
然后在以不必要的算术为小前提
最后得出一个莫须有的结论


这种逻辑不是严格的逻辑三段论,而是逻辑三级跳


跳倒摔一跤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3-16 07:57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三国志是可信的。

司马光,北宋大史学家,写资治通鉴时采信三国志。司马光跟司马懿是一家子,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是司马光的祖上。如果三国志美化蜀汉,司马光为维护司马家的正统,自然而然不答应的。既然司马光采信陈寿的记录,那就是没什么大问题。

魏略,现在已亡佚。唐朝时还能见到这本书,甚至司马光也还能见到。唐朝人对魏略评价不高。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3-16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


以上是正确的断句。“密持丧去”,这四个字是对诸营而言,不是单独指魏延。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蜀汉北伐军诸营秘不发丧,悄悄退兵。



      “诸葛亮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这个断句有错误,有误导。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3-16 09:52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不是在为我的论断找根据嘛”


你的计算纯属于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这个事情本来明白如中秋月,你却自己预设一个不成立的大前提,先把水搅浑,再到最后浑水摸鱼。。。。


没有必要啊。


你这种读史路子有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3-16 09:5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据南谷口”


三国志这四个字,把兵乱之事说的明明白白。魏略说的是 褒口。都是一回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3-16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大杠精,

你读史书旁边没有地图,所以爱用什么逻辑啊,什么小学算术啊,很麻烦

手上有一本历史地理书,史书文字转化成古战场,就不必存在这么多蛇足

三国志这段话说得很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3-16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被政治谋杀和政治诬陷的蜀汉大将魏延”,这是你经过学算术计算后得出来的结论。


显然,这个结论似是而非。而且你还怀疑三国志。


我不用什么小学算术,只需用心读,仔细看三国地理,我的评论是:


1,魏延犯政治路线错误在先
2,诏书禁断后,杨仪攻杀魏延,也是欺君之罪


至于整个事情的进程,我也列在上面的跟帖里。






可见,读史有不同的方法,考据义理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3-16 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6 10:34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
以 ...







“诸葛亮令延摄行己事”也是指对诸营而言,还是诸葛亮对魏延而言?


这句话当然专指魏延。但是,对魏延同时有另一个安排:令延殿后。


合起来就是:诸葛亮令延摄行己事,殿后。





这就像刘备遗嘱里说 李严似的,令李严统领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魏延若殿后,则摄行己事;若魏延不殿后,则杨仪主营相此班师回朝,与魏延无关。


魏延自己临阵脱逃,已经自行放弃职责。更加上烧栈道。这都是政治错误。




附带说一句,李严也是犯了同样的政治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3-16 11:33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把《三国志》里杨仪的谎言“令延殿后”和鱼豢《魏略》的记载“令延摄行己事”混合制造一锅粥给我们吃?”


不同的史家各有不同的侧重,读者宜兼顾兼听,兼听则明


同一个作者的同一史著里,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写出来。史记里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需要读者兼听兼顾。




三国志也是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3-16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诸葛亮专门给杨仪殿后


全军为上。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是为蜀汉殿后。魏延欲担重担,必先有为为蜀为汉殿后的担当。只取其名誉,不行其职责,非勇也,无耻耳。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3-16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矛盾越说越多,越说越多啊。”


你以逻辑思维读史,处处易读到矛盾,于是不信三国志


我以心证,则看到陈寿取材审慎精当。三国志此处为什么不写 令延摄军令,而只写令延断后?


因为杨仪和魏延两方各执一词,杨仪方面恐怕强调诸事诸葛亮生前拟定,魏延方恐怕会以“时论”代亮,不好定是非,“断后”这一点,应该双方无异议。


同一件事情,你读到的是矛盾百出,我看到审慎。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3-16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6 12:06
【不同的史家各有不同的侧重,读者宜兼顾兼听,兼听则明】
我也来试试“兼顾兼听,兼听则明”:
诸葛亮 ...




这个跟帖所思所言,是你自己的读法儿

不要误以为我也是这样读史

你自己的读法儿我尊重

不跟你杠这个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3-16 15:57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6 12:46
像妮那样读屎书,我能把史书读出屎来,一天能把魏延事件读出20个版本,最后江郎才尽也能每天读 ...




大杠精,请你实实在在地说
跟我抬杠
是不是长不少新见识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3-17 07:43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6 17:43
【这个跟帖所思所言,是你自己的读法儿
不要误以为我也是这样读史
你自己的读法儿我尊重】




大杠精~


我那一杠,

杠出一个明确地点:南谷口
杠出一个时间点:诏书禁断
杠出一个定性:魏延的政治路线错误,杨仪欺君之罪
杠出一个读史法:从中可见陈寿取材精当,文笔老练,人情通达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3-17 07:5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狼烟千里”、琅琊论坛的“凌云雕龙”、和一位三国友盟的斑竹




念念初心,方得始终。拉到这儿,一起玩耍子来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3-17 07:5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7 07:54
不知所踪,找不到她们。特别是凌云雕龙mm(马甲叫个田鸡篓篓,好奇怪),有两下子{:1_ ...




找她们几篇你看好的帖子,来学学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3-17 08:03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7 07:59
妮要像吃果果小盆友那样计算一下,就知道陈寿是暗中否定了杨仪们的谎言。
如果妮计算不出来, ...




魏略说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

三国志则说,“冀时论必当以代亮”

这么明显否定魏延的白纸黑字写着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3-17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3-17 07:59
妮要像吃果果小盆友那样计算一下,就知道陈寿是暗中否定了杨仪们的谎言。
如果妮计算不出来, ...




读史,第一要务是见气象见格局见胸襟,用逻辑思维读史,已落下乘,若再斤斤于算术,更是迂曲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