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读经二达准则 [打印本页]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16:35
标题: 读经二达准则
        读经,应该遵循这两条准则,一是理达,二是证达。

        所谓理达,其实就是逻辑理性上的。我们这辈子学过很多知识,都是理达而没有证达。比如数学原理,定理,公式,基本上我们没有证达的。理达,就是要在语言的逻辑上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无论谁讲话,佛陀还是耶稣,又或者是孔子、苏格拉底,讲什么都是讲给人听的,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和逻辑性。

       所谓证达,是一个人的体验,说给另外一个人听,另外那个人也体验到了,这就是证达。好比一个人手被刀割了,说那种痛,另外一个人手也被刀割过,一听就知道那种滋味,也不需要什么证明和太复杂的表达。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就类似这样的证达。不需要太多语言。好比六祖觉悟到自性说:何其自性,本自圆满;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他的这些说辞,也没什么逻辑可说,没什么道理可讲,他只是直接的陈述而已。我们也知道陈述一样东西,可以有千万种说法,六祖这么说是六祖的说法,五祖不是这样说,达摩也不是这样说,各种高僧大德也不是这么说,佛陀也不是这么说,但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可见不用执着于语言表达,可以证达。

      每读一句经文,都需要这样去读。否则人云亦云,云里雾里,用经文又解释经文,云山雾罩。千百年来,用字解字,全是胡说八道。

      难怪老百姓厌恶。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5 16:45
所谓证达,是一个人的体验,说给另外一个人听,另外那个人也体验到了,这就是证达。


----
佛之印可,是两个觉悟了的人之间的事。两个凡夫之间的契合很有可能是跌在同一个坑里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5 16:47
所谓理达,其实就是逻辑理性上的。


----
逻辑不能包办一切。蚂蚁一步一步的逻辑链条在飞鸟那里是可笑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16:48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5 16:45
所谓证达,是一个人的体验,说给另外一个人听,另外那个人也体验到了,这就是证达。

这里谈的就是读佛经

佛经有两讲,一是讲法,一是讲证。

这两个刚好可以用上。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16:49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5 16:47
所谓理达,其实就是逻辑理性上的。

我也没讲逻辑包办一切。
我讲证达,就不需要逻辑包办一切。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5 17:02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5 16:49
我也没讲逻辑包办一切。
我讲证达,就不需要逻辑包办一切。

你那个所谓理达,就是逻辑包办一切

树结出个果子但是讲不出所以然,果子就是错的,因为理不达:))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5 17:04
金刚经是跟你讲逻辑吗
不是的,金刚经是直接把佛果塞给你啃
啃得动,是你福气
啃不动,请不要说它不达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2-25 17:32




“理达,就是要在语言的逻辑上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


1+1=2


这个理,都知道。这是理达么?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2-25 17:36




“所谓证达,是一个人的体验,说给另外一个人听,另外那个人也体验到了,这就是证达。”


六祖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


六祖的情形显然与你这个说法不符。









作者: 薄荷味    时间: 2023-12-25 19:16
只看看,不敢说话,只怕张嘴就会错,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5 19:54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5 19:56 编辑

【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这种心心相印,貌似不一定双方感觉相同或有共同的认知。也不一定是人和人相印。就是说,【手被割破的经历,双方都有才可以相印】,这种说法商榷。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21:38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5 17:02
你那个所谓理达,就是逻辑包办一切

树结出个果子但是讲不出所以然,果子就是错的,因为理不达:))

我写了二达,你偏偏要讲一达。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21:39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5 17:04
金刚经是跟你讲逻辑吗
不是的,金刚经是直接把佛果塞给你啃
啃得动,是你福气

理不达,证不达。
你怎么啃?那什么啃呢?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21:4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2-25 17:32
“理达,就是要在语言的逻辑上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



看过康德就知道。1+1=2,两点间直线最短,都是证达,不需证明。
我没讲那么细致。
读经自己按照这二达自己问自己就行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21:4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2-25 17:36
“所谓证达,是一个人的体验,说给另外一个人听,另外那个人也体验到了,这就是证达。”[/backcolo ...


这就是证达。
闻言则证。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21:45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5 19:54
【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这种心心相印,貌似不一定双方感觉相同或有共同的认知。也不一定是人和人相印。就是 ...

男人永远无法证达女人生孩子的痛。女人之间需要多话吗?只需生娃二字,心下就明白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5 22:07
所谓证达,言下则明,无需再做什么论证推论。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5 23:28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5 21:45
男人永远无法证达女人生孩子的痛。女人之间需要多话吗?只需生娃二字,心下就明白了。


手割伤的痛,女人生孩子的痛,这些都算是经验或知识。双方有共识,一说对方就懂,但说是印心有点牵强。拈花微笑里的印心,法喜满满哦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6 08:02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5 21:39
理不达,证不达。
你怎么啃?那什么啃呢?

硬啃,一遍不行十遍,十遍不行千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个舍得推翻自己的信念

比如磨刀,磨一下不利就丢开的是傻子,丢开那个自作聪明的人,一遍遍磨下去,焉有不快之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6 08:07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5 22:07
所谓证达,言下则明,无需再做什么论证推论。

佛灭度后,以戒为师
走同一条路,中途不退转不迷失,自然来到同一个地方
戒行其实就是以身亲证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6 11:5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5 23:28
手割伤的痛,女人生孩子的痛,这些都算是经验或知识。双方有共识,一说对方就懂,但说是印心有点牵强。 ...

举例子,让你接近去理解什么是证达。
所谓指月之手,不用拿手说事,顺着手指的方向,看那朗朗明月即可。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6 12:00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6 08:02
硬啃,一遍不行十遍,十遍不行千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个舍得推翻自己的信念

比如磨刀,磨一下不利 ...

最终呢?
能脱离理解上的透彻,或者亲自证悟到别人所讲的领悟吗?
除此二者,还有什么?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6 12:01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6 08:07
佛灭度后,以戒为师
走同一条路,中途不退转不迷失,自然来到同一个地方
戒行其实就是以身亲证

无非就是最终要自己证达嘛。亲证,自己领悟了,就是证达。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08:04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6 12:01
无非就是最终要自己证达嘛。亲证,自己领悟了,就是证达。

证,不是逻辑上的,本来如是,如如不动
达,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哪里来什么达

花几百块听的课,怕也是娱乐性质的吧:)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12-27 11:17
学习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2:07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08:04
证,不是逻辑上的,本来如是,如如不动
达,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哪里来什么达


你对证这个字没有领悟。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2-27 13:59
我现在手上有一本西藏生死书。超级文艺的书,我看来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4:02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2-27 13:59
我现在手上有一本西藏生死书。超级文艺的书,我看来

何不曰小资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2-27 14:04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4:02
何不曰小资

不是小资,是直指人心恰到好处的文艺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4:11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2-27 14:04
不是小资,是直指人心恰到好处的文艺

这是由它设定的读者决定的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2-27 14:14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4:11
这是由它设定的读者决定的

我这样说不准确,这是一部生死,信仰,宗教的书。作者文笔极好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4:32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2-27 13:59
我现在手上有一本西藏生死书。超级文艺的书,我看来

看完了没?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4:36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2-27 14:14
我这样说不准确,这是一部生死,信仰,宗教的书。作者文笔极好

对藏传佛教的科普,画出了生死间的路径,不知道论金有没有证到:)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2-27 14:44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4:32
看完了没?

没呢,等着把菊与刀看完,写一篇科普。然后看西藏生死书。
被散仙几句话说的,又弄了起初纪年和竹书来看。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3-12-27 14:46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4:36
对藏传佛教的科普,画出了生死间的路径,不知道论金有没有证到:)

你明明知道是佛教,诳我用小资二字。恶作剧的家伙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4:52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2-27 14:46
你明明知道是佛教,诳我用小资二字。恶作剧的家伙

活佛在西方传法,疗愈的正是小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5:04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4:36
对藏传佛教的科普,画出了生死间的路径,不知道论金有没有证到:)

我早就说过了。他们说的中阴概念:一个念头的断灭和一个念头生起之间的寂静期,叫做中阴。这个应该每个人都容易证到。
但把中阴扩大到人的生死:一个人死亡和重新投胎之间的寂静期,叫死亡中阴,我是证不到的。我说这不是实相,而是教法。

从“一个念头的断灭和一个念头生起之间的寂静期,叫做中阴。”这个讲法中,人就能证到“无所住”的间隙。停留在这个间隙就是“禅”。教法就是能给人启发的路径或者方法。

所以有本书名《中阴闻教得度》,很直接地说出了契入的路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5:05
有期啊 发表于 2023-12-27 14:44
没呢,等着把菊与刀看完,写一篇科普。然后看西藏生死书。
被散仙几句话说的,又弄了起初纪年和竹书来看 ...

看完了再说这是一本什么书。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5:09
我证不到死亡中阴。所以我要理达。结果我发现轮回的说法在实相上,无法理达,因而我觉得那可能是一种教法。教法是佛陀讲法采用的形式或者办法,比如故事,打比方,譬喻,种种说明,无须计较佛陀讲的故事或者譬喻是不是真的,只需要借助这个故事明白他要讲的道理就可以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5:12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5:09
我证不到死亡中阴。所以我要理达。结果我发现轮回的说法在实相上,无法理达,因而我觉得那可能是一种教法。 ...

逻辑链断裂的地方,舍身一跃,就达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5:16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5:12
逻辑链断裂的地方,舍身一跃,就达了:)

证不达,理也不达。往哪里跃?嘴巴一张就达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5:19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5:16
证不达,理也不达。往哪里跃?嘴巴一张就达了?

活佛指哪儿你就往哪儿跳就行了,是用到信仰的时候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5:24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5:19
活佛指哪儿你就往哪儿跳就行了,是用到信仰的时候了:)

越来越轻浮了。
我只会不排除我不能证得、不能理解的境界的存在。
但也不会把自己能用的智慧和自证能力视之无用。
谁也不会比谁更宝贵。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5:31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5:24
越来越轻浮了。
我只会不排除我不能证得、不能理解的境界的存在。
但也不会把自己能用的智慧和自证能力 ...

宗教本来就是信仰,你要把它当门科学不成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5:34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5:31
宗教本来就是信仰,你要把它当门科学不成

五乘佛法了解一下,信仰为谁立。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3-12-27 16:02
所谓达。即是做所有经文的知音。不论怎样说都得领悟。左说左懂。右说右懂。不说也懂……表情:秒懂。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6:09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3-12-27 16:02
所谓达。即是做所有经文的知音。不论怎样说都得领悟。左说左懂。右说右懂。不说也懂……表情:秒懂。

通达无碍,源在自得,论斤不信,雾哥秒懂:))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3-12-27 16:17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6:09
通达无碍,源在自得,论斤不信,雾哥秒懂:))

别这样。你也很喜欢金哥的认真对吧……表情:眨眼。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6:26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3-12-27 16:02
所谓达。即是做所有经文的知音。不论怎样说都得领悟。左说左懂。右说右懂。不说也懂……表情:秒懂。

二达准则,是对自己尊重,对自己诚实。

就像人只有两条腿走路一样。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7 16:30
前念已去,后念未生,就是无念。
无念时,如果是清醒状态,没有自我,但了了分明。

这个是中阴身?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3-12-27 16:32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6:26
二达准则,是对自己尊重,对自己诚实。

就像人只有两条腿走路一样。

一条腿是意会。一条腿是言传……表情:齐步走。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7 16:34
这个状态,可以迅速恢复体力和精神力,哪怕一瞬间无念,都可以迅速恢复。

但绝无神秘。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6:35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6:26
二达准则,是对自己尊重,对自己诚实。

就像人只有两条腿走路一样。

原来二达是我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7 16:37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7 16:40 编辑

藏传佛教和汉传差别太大,在汉族地区根本不可能被大众接受,比如藏传密宗的欢喜禅。按汉传的标准,算是犯戒哦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12-27 17:06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5 16:47
所谓理达,其实就是逻辑理性上的。



个人感觉在此帖语境下没有问题。这里的理,就是逻辑本身。
道理,就是道的逻辑关系,矛盾了就不能证道。
日常口语也有,理顺,就是把逻辑关系整顺畅。

飞鸟比蚂蚁多了一个纬度,这个比喻与论金观点不冲突。
车辆经常相撞,车辆就是蚂蚁,只有两个纬度。飞机很少相撞,飞机就是鸟,多了一个纬度回避。纬度不一样,决定了矛盾冲突的发生概率。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7:0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7 16:30
前念已去,后念未生,就是无念。
无念时,如果是清醒状态,没有自我,但了了分明。


中阴是描述这个间隙的概念,多了身字,可能说的是死亡中阴状态的人。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12-27 17:08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2-25 17:36
“所谓证达,是一个人的体验,说给另外一个人听,另外那个人也体验到了,这就是证达。”[/backcolo ...

有一个词,感同身受。
论金同学的意思,可以这么口语化理解。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7:09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6:35
原来二达是我执:)

和我执没有关系。说人靠两条腿走路,是对现象的描述。这是智慧的使用。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7:12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3-12-27 16:32
一条腿是意会。一条腿是言传……表情:齐步走。

感觉差一点点,理依托于言,言未必着理。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7:15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7:09
和我执没有关系。说人靠两条腿走路,是对现象的描述。这是智慧的使用。

执而不知,执而不认,执矣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7:17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7:06
个人感觉在此帖语境下没有问题。这里的理,就是逻辑本身。
道理,就是道的逻辑关系,矛盾了就不能证道。 ...

我说的理达,主要依靠逻辑通达。
说理达,可能更广泛一些,涉及人的讲话,基本语法语句也要符合规则理性。交流佛法更应该如此,汉传佛教稀里糊涂一两千年了。不能用现代的话讲明白的道理,都是稀里糊涂的东西。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7:20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7:08
有一个词,感同身受。
论金同学的意思,可以这么口语化理解。

可以这么说。
六祖说自己见到自性:说了三句何期自性。
这是他对自己见性的表达。
我们看了能领悟他所见吗?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个就是证达。自己诚实回答。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7 17:21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7:06
个人感觉在此帖语境下没有问题。这里的理,就是逻辑本身。
道理,就是道的逻辑关系,矛盾了就不能证道。 ...

佛学不是科学,连论金都不认为逻辑包办一切,怎么道理就成了道的逻辑关系了呢
认知是存在飞跃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香象渡河,截流而过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7:26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7:15
执而不知,执而不认,执矣

讲出道理来。不要吹哨子。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12-27 17:29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7 17:21
佛学不是科学,连论金都不认为逻辑包办一切,怎么道理就成了道的逻辑关系了呢
认知是存在飞跃的,羚羊挂 ...

我的理解,在他帖子语境之下的理,就是逻辑本身。理达,说的就是逻辑。否则语义就散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7 17:46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7:17
我说的理达,主要依靠逻辑通达。
说理达,可能更广泛一些,涉及人的讲话,基本语法语句也要符合规则理性 ...

有一些是禅定状态才会明白,逻辑理解不好解释。比如,你上次问【于我无我不二】,我和无我并存,怎么解释?所以经文只能描述了一下。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7 17:49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7 17:55 编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怎么解释?就是字面意思,或者说,就是简单描述。然后说这种状态可以度一切苦厄,自我都消失了,那肯定没苦了呀


“你看着自己,看到一定程度,没有五蕴了,此时不苦了。。。。”这么翻译?难看得要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7 17:58
不过我声明过,我不是学佛的,只承认修心学。不负责对错。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7 18:5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7 17:49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怎么解释?就是字面意思,或者说,就是简单描述。然后 ...

菩萨观照自性自在,至极深智慧境界时,便可以领悟到五蕴皆空的实相。
这是观音的说法。
六祖的说法: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圆满,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每个人的说法不同,并不改变本源。

就像让一百个生过孩子的女人表达生孩子的痛,保证也可以有100种说法,这种种不同的说法,男人看了是无法证达的,另外一些生过孩子的女人,看这100种不同的说法,也觉得是对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2-28 07:49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7:08
有一个词,感同身受。
论金同学的意思,可以这么口语化理解。




不是不是啊

感同身受人人皆能

何必等到释迦摩尼及其徒子徒孙日夜打坐念经,费那么多工夫?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8 08:19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12-27 17:29
我的理解,在他帖子语境之下的理,就是逻辑本身。理达,说的就是逻辑。否则语义就散了。

这一点你我有共识,不过貌似他否认这一点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8 08:2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7 17:58
不过我声明过,我不是学佛的,只承认修心学。不负责对错。

这个声明透出的自知是这个帖里的论金不具备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0:30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8 08:24
这个声明透出的自知是这个帖里的论金不具备的:)

你不如指出我那一点显得不自知。
你显然没能领悟我讲的道理,错把正解当邪路。
你觉得你拿着的尺子是对的,你怎么就不会想到,你掌握的尺子也有可能是错的呢?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8 10:36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8 10:30
你不如指出我那一点显得不自知。
你显然没能领悟我讲的道理,错把正解当邪路。
你觉得你拿着的尺子是对 ...

你是对的,over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0:41
放风时间,不能久呆。我之所以声明不是学佛的,是因为这是事实。
很怕误导别人。

另一方面,也有疑惑。我自己觉得看佛经能看懂,很有感觉甚至共鸣,但确实没遇到什么神秘的东西,宗教不应该这样吧?宗教是有神论。而我无论思想还是现实的际遇,都是无神论。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12-28 10:5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10:41
放风时间,不能久呆。我之所以声明不是学佛的,是因为这是事实。
很怕误导别人。

佛教是无神论的,种种说法只是比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0:53
不学佛,又在佛学圈混,还大胆发言,也是想遇到懂的人怼明白。所以真有懂的人怼我,真的一点儿不生气,比如煮酒的那三个人。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3-12-28 11:09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7 18:54
菩萨观照自性自在,至极深智慧境界时,便可以领悟到五蕴皆空的实相。
这是观音的说法。
六祖的说法:何 ...

你领略到了吗。
如果已悟。请用你的说法分享。或者能让某一局外人踏此句也豁然开朗。
如果没悟。这些说辞又是妄图证明哪一种痛呢。
表情:没收教师资格证。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3:20
无蕊 发表于 2023-12-28 10:36
你是对的,over

和你说我是错的一样没意义。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3:2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10:41
放风时间,不能久呆。我之所以声明不是学佛的,是因为这是事实。
很怕误导别人。

我在天涯写帖的时候,也要一直宣称自己不是佛教徒,说的东西不可信。
这是因为诚实,因为我那时只是在追求理达。说不得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3:26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3-12-28 11:09
你领略到了吗。
如果已悟。请用你的说法分享。或者能让某一局外人踏此句也豁然开朗。
如果没悟。这些说 ...

略有所悟。
这既是领悟,也能自己实践亲证的东西,并不神秘,也不奇怪。
相反,就像索甲仁波切说的,它简单到大家都不怎么相信。

但你还是需要一些入定的经验。入定时,你会察觉到很多东西。
保持这个察觉力——不保持也不行,它没有内容。
它就是本身,叫做本觉。
在本觉这个平台上, 所有众生都是一样平等的。我们以为的我,其实也就是这个本觉,它是没有内容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3:30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8 13:22
我在天涯写帖的时候,也要一直宣称自己不是佛教徒,说的东西不可信。
这是因为诚实,因为我那时只是在追 ...

我只是如实说不是佛教徒,但说的东西我自认为是可信的。是不是佛学,那就不清楚,我把这些当心学。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3:3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13:30
我只是如实说不是佛教徒,但说的东西我自认为是可信的。是不是佛学,那就不清楚,我把这些当心学。

自己认为可信的未必是对的。

我那么说,是认为自己说的未必是对的。当然也未必可信。其实我现在说的也未必是对的,当然也不可信。

但最好有人证明我是错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3:37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8 13:32
自己认为可信的未必是对的。

我那么说,是认为自己说的未必是对的。当然也未必可信。其实我现在说的也 ...

换言之,就是以自己的东西来跟人家争佛学。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当然是可信的。我怀疑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这与佛学有不有关系,或者说,佛学里是否有我想要的东西。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3:5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13:37
换言之,就是以自己的东西来跟人家争佛学。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当然是可信的。我怀 ...

能交流才能讲清楚。
个人体验,会有很特殊的情况。佛性是普遍性的东西。

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时间: 2023-12-28 15:29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8 13:26
略有所悟。
这既是领悟,也能自己实践亲证的东西,并不神秘,也不奇怪。
相反,就像索甲仁波切说的,它 ...

有时完满有时空。空时完满满时空……表情:捋胡子。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5:49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8 16:00 编辑
论金 发表于 2023-12-28 13:52
能交流才能讲清楚。
个人体验,会有很特殊的情况。佛性是普遍性的东西。

是啊,是啊。
所以我准备周末有空就去寺院,看佛家的书并向他们请教啊

我老师说,禅宗也有江湖,先要找一本自己有兴趣的书看懂,比如坛经,比如无相颂。
如果能成为兴趣,于人无害,于已有益,挺好的。

主要是我家人也不反对。去寺院要爬山,可以锻炼身体。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8:11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8 18:18 编辑

       说到译经,我觉得吧,还是先把经文读熟,或许一下子就懂了呢?
       看译的经文,觉得更绕了。

       比如,你译的那个心经开头,设置了很多障碍。

       菩萨观自在么?什么是菩萨?不是菩萨可不可以观自在?至极深智慧境界么?啥是极深智慧境界?便可以领悟到五蕴皆空的实相?何谓实相?
       这是要累坏自己呀。。。

       你的结果,不就是要消除五蕴的影响吗?专注就可以了。以观开始,以照结束。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18:14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2-28 18:18 编辑

      你希望有人能指出你错在哪里,最大的错误,就是从句子去翻译经文。据我所知,不仅是佛教,也包括道教,貌似都从熟读经典开始。不是从看懂开始。不信的话,你可以去培养接班人的道观或佛家寺院去了解。
      实际上,没有实际体验,也懂不了原文,徒自被文字绕到自己。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9:4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18:11
说到译经,我觉得吧,还是先把经文读熟,或许一下子就懂了呢?
       看译的经文,觉得更绕了。
...

你还记得我说100个女人生娃所分享的经验各有说法不同的例子吗?
我这么翻译只是换一个按照我的体验稍作修改的表达。
如果把我比喻为一个生过娃的女人在讲这件事。
你看不明白,只能说你没生过娃。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19:4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18:14
你希望有人能指出你错在哪里,最大的错误,就是从句子去翻译经文。据我所知,不仅是佛教,也包括道教 ...

你对这些词没领悟。所以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22:15
不因这些成为负担就可以了。
我当个业余爱好。如今接触禅宗一年了。再过几年,若大家还在论坛,说不定各有跟现在不同的看法。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12-28 22:20
据说刚接触禅宗的人肯多说,胆大。学了三年,就不敢扯了。继续学,会沉默。
我现在就在那个傻大胆的阶段。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12-28 23:3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2-28 22:20
据说刚接触禅宗的人肯多说,胆大。学了三年,就不敢扯了。继续学,会沉默。
我现在就在那个傻大胆的阶段。

然后某天又敢讲了。还很“我执”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