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父亲和儿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6 11:38
标题: 父亲和儿子

我们那有句老话叫,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如果把孩子的教育和长辈的养老,做一个优先级安排,我一定毫无犹豫的选择前者。
但在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前,得先说说我那八十岁父亲
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已有两年。为什么说是“送”进去,因为久居农村的父亲,压根自己就不愿意去。可能促成思想转变的是我那句,“养老院里有很多漂亮的老太。”
两年前母亲过世,没人照看的父亲老年痴呆变得愈发严重。为此,我和姐商定给她请个保姆。虽然是农村,但没有四千的工资请不来一个保姆,加上每月一千多的伙食费,和父亲每月的医疗透析费,外加高血压、维生素、叶酸片等等药品费,每月的费用估计小一万左右。也许只有当拿出真金白银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多生一个孩子的好处吧。
姐是当地一家外贸公司的高管,虽是嫁出去的人,但从未推托过赡养老人的义务。母亲健在时,平素里更是大包小包,人参林芝往家里拿。
父亲自从罹患上老年痴呆后,人变得更加固执,不可理喻。加上隔壁那个爱嚼舌根的婆婆,“什么白天做保姆,晚上做老婆,”等等风言风语逢人便说。终于,在第五个保姆提出走人时,我和姐再也不堪其扰,达成一致把老父亲送到市区养老院里。
养老院好找,“医”老院难进,能做血液透析的“医”老院更是凤毛麟角。经多方打探,实地走访后,最终选择了一家位于省会的康复性医疗机构。
进入“病区”后,才发现之前脑子中的印象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没有正在下棋的老人,更没有唱歌跳舞的老太。一个个病房中都是行动迟缓,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有的躺在病床上一边吊着盐水,一边挂着尿袋;有的一边鼻腔中插着流管正在进食,一边四肢微动,偶尔低声哀嚎;有的斜倚轮椅,默默无声的靠在走廊窗下晒着太阳。
见过这样的光景,做为“年轻人”,很难不让人心生感叹:热爱生命,珍惜可以奋斗的每一天。
一边是纠结,一边是决绝。
当忍心把父亲留在养老病区,走出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做为儿子内心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父亲,而是一定要把自己儿子培养好。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4-26 11:52
倒数第二段的感悟虽短却大明白。老了想做啥都做不了。
四十岁后想做和有能力做的事情尽快做。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2-4-26 11:55
我搞了个小花园,现在成了父亲的寄托,天天都在那里劳动,招待他的歌友们。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6 13:01
论金 发表于 2022-4-26 11:52
倒数第二段的感悟虽短却大明白。老了想做啥都做不了。
四十岁后想做和有能力做的事情尽快做。

这样的话题,还是过于沉重,但又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6 13:02
论金 发表于 2022-4-26 11:55
我搞了个小花园,现在成了父亲的寄托,天天都在那里劳动,招待他的歌友们。

你这个儿子是孝顺的。这个小花园真的成为你父亲的乐园了。点赞。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3:36

我们那有句老话叫,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
——
建议深度剖析一下。为嘛呢?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4:35
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已有两年。为什么说是“送”进去,因为久居农村的父亲,压根自己就不愿意去。可能促成思想转变的是我那句,“养老院里有很多漂亮的老太。”
=======
果然还是男人最了解男人。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4:36
当忍心把父亲留在养老病区,走出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做为儿子内心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父亲,而是一定要把自己儿子培养好。
========
我的个人看法,若有时间和精力,能够留在家里照顾是最好的。现在的养老院没有几个让人放心的~~~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6 15:15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3:36
我们那有句老话叫,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
——
建议深度剖析一下。为嘛呢?

久病床前无孝子。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6 15:17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4:35
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已有两年。为什么说是“送”进去,因为久居农村的父亲,压根自己就不愿意去。可能促成思想 ...

男人致死都是好色的。这可能和基因有关。所以能克服欲望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6 15:19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4:36
当忍心把父亲留在养老病区,走出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做为儿子内心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父亲,而是一定要把自 ...

确实是这样的,条件允许应该留在身边。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人一辈子的幸福是需要经营的。换句话说,保持理性思维,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6:07
浪潮 发表于 2022-4-26 15:15
久病床前无孝子。

久病床前为嘛有孝父母?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6:08
浪潮 发表于 2022-4-26 15:17
男人致死都是好色的。这可能和基因有关。所以能克服欲望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为嘛要克服欲望?发乎情,止乎礼,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好。。。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6:09
浪潮 发表于 2022-4-26 15:19
确实是这样的,条件允许应该留在身边。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人一辈子的幸福是需要经营的。换句话说,保持理 ...

乐观豁达,应该是理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吧?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6:16
浪潮 发表于 2022-4-26 15:19
确实是这样的,条件允许应该留在身边。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人一辈子的幸福是需要经营的。换句话说,保持理 ...

赞成你说,幸福是需要经营的。感情也如此。。。所以才说,性格决定命运——聪明的人会理性认识并努力经营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 涩涩雪    时间: 2022-4-26 16:51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3:36
我们那有句老话叫,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
——
建议深度剖析一下。为嘛呢?

我的理解是:对于孩子而言,一是孩子的未来是未知的,有无数可能性、未知性,让人充满了期待。二是孩子的未来极大可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在发展,说白了,也承载了家长的梦想,是实现家长梦想的载体。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充满了而对于长辈而言,未来是可预测的,没有悬念的,而老人的三观也是固定的,年轻人基本影响不了。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6:55
涩涩雪 发表于 2022-4-26 16:51
我的理解是:对于孩子而言,一是孩子的未来是未知的,有无数可能性、未知性,让人充满了期待。二是孩子的 ...

也就是说,孩子代表一步步走向新生,而老人代表一步步走向死亡,前者让人期待后者让人绝望从而影响对应的处事态度?

作者: 涩涩雪    时间: 2022-4-26 17:08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6:55
也就是说,孩子代表一步步走向新生,而老人代表一步步走向死亡,前者让人期待后者让人绝望从而影响对应的 ...

好像是那么个意思,又好像没那么直白。我觉得这跟传统有关吧,能做到对孩子的爱等于对父母的爱的不多,往往都是对孩子的关爱多于对父母的关爱。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6 17:34
涩涩雪 发表于 2022-4-26 17:08
好像是那么个意思,又好像没那么直白。我觉得这跟传统有关吧,能做到对孩子的爱等于对父母的爱的不多,往 ...

要说传统的话,据说中国古代易子而食是为了奉养老人。为嘛现在就完全颠倒了呢?这个好像也说不过去~~~~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2-4-26 17:57
老人真可怜。
人人都会老。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2-4-26 18:21
可怕亦复可哀。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8:30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3:36
我们那有句老话叫,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
——
建议深度剖析一下。为嘛呢?

这一剖析就是一个社会学话题。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8:32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4:36
当忍心把父亲留在养老病区,走出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做为儿子内心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父亲,而是一定要把自 ...

中国老龄化愈发严重,如何养老是一个建设性很强的话题。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8:33
涩涩雪 发表于 2022-4-26 16:51
我的理解是:对于孩子而言,一是孩子的未来是未知的,有无数可能性、未知性,让人充满了期待。二是孩子的 ...

这种可能性确实也占比很大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8:34
江小蝶 发表于 2022-4-26 17:34
要说传统的话,据说中国古代易子而食是为了奉养老人。为嘛现在就完全颠倒了呢?这个好像也说不过去~~~~

易子而食是为了生存。这个太极端,没有探讨性。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8:35
南狼坨子 发表于 2022-4-26 17:57
老人真可怜。
人人都会老。

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大陆的某种城市养老情况。
作者: 江小蝶    时间: 2022-4-27 08:36
浪潮 发表于 2022-4-27 08:34
易子而食是为了生存。这个太极端,没有探讨性。

孩子和父母掉河里,你先救哪个?这个算不算极端?问题虽然极端,本质是一致的,至少说明父母和孩子二取一的时候,偏向于取哪个。现代社会养老和养小不能兼顾,都倾向于养小,道理不是一样的么~~~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8:37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2-4-26 18:21
可怕亦复可哀。

老有所养,需要个人自己在壮年就有所思考和安排。
作者: 涩涩雪    时间: 2022-4-27 09:11
浪潮 发表于 2022-4-27 08:33
这种可能性确实也占比很大

我和你在这个问题上有观念的相似之处
在另一篇育儿杂记里有提到,
我还没有上新的

作者: 岁月神偷    时间: 2022-4-27 09:25
写的真好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9:35
涩涩雪 发表于 2022-4-27 09:11
我和你在这个问题上有观念的相似之处
在另一篇育儿杂记里有提到,
我还没有上新的

那有空洗耳恭听。我目前对这个论坛的一些功能运用的还不是很熟。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09:41
岁月神偷 发表于 2022-4-27 09:25
写的真好

有感而发。
作者: 吾二悟    时间: 2022-4-27 09:59
真是怕老了,很怕很怕。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16:03
吾二悟 发表于 2022-4-27 09:59
真是怕老了,很怕很怕。

是呀,我忽然也怕老了,之前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2-4-27 16:38
浪潮 发表于 2022-4-27 08:37
老有所养,需要个人自己在壮年就有所思考和安排。

除了多攒养老金,不知道还能采取什么措施,唉。

作者: 浪潮    时间: 2022-4-27 17:25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2-4-27 16:38
除了多攒养老金,不知道还能采取什么措施,唉。

个人观点:
1.留下足够的养老金。
2.拥抱积极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精神追求,以及适度的运动。
3.有一个较有责任感和亲情感的下一代。
4.死在老伴儿前头。这一点最重要。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2-4-27 17:31
前三个还能主观努力一下,最后一个纯粹看天意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