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刘小城浅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3 22:26
标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刘小城浅评)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09:37 编辑

先给参赛的作者大大们抱一个歉:辛苦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大作被几分钟十几分钟裁定,肯定会失之偏颇,所以,对所有的评论不必抱以厚望,仅仅兼听则明吧,除了少数作品的评论能延伸作者的思想,大部分可能解读的不够,甚至会误判。然而,比赛就是这样,评论环节必不可少。
我姑妄言之,您姑妄听之。


02号参赛作品《腌肉》

藏匿尸体的小说文本,我看到最好的是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作者借他人事件,倾述自己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短篇小说或小小说,是就体量而言,但小说的要素基本都具备,完整的故事或完整的情节,看似突兀实则情绪使然。《腌肉》从文本架构上上基本符合短篇小说特征,结尾是亮点,但整体链接处理不够好。前半截用太多文字营造出一个氛围,父母早逝,姐弟手足相护的苦情戏,节奏缓慢,语感不错,作为三千字的体量,铺陈多了。

后半截急转直下,语言,氛围完全打破了前面的节奏,有点像《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两厢不甚衔接,比如,前半截的背景妥妥的旧社会,后半截突然就蹿到八十年代以后了。

请律师”“淘金”,大概率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事物,后者可能有例外,前者,作为封闭的农村,应该是不会出现的。彷佛穿越了。

故事尚可,但在情节的设计上,纰漏显而易见。

可能时间仓促,构思不周全,假以时日,作者会写得更好。

5.5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3 22:27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09:36 编辑

03号参赛作品《伏虎头陀》
伏虎头陀,应是十八罗汉之一,因降服猛虎而得名。

作者的强项是文言,几点描写具足精彩,画面感强烈,关键处,端得酣畅淋漓。

作为片断欣赏,和小说有距离。

作者对赛事的解读可能有误,以作者的功力,不妨再来一篇。

5.8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3 22:29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09:36 编辑

04号参赛作品《黄丫》

读罢唏嘘。

故事套叠的巧妙,两个黄丫的悲惨命运参差出现。此黄丫非彼黄丫,一样逃不脱人类的恶之手。作者是制造情节的高手。

出场人物稍多,加上中间描述不够,跳跃随处可见,是一个好小说的坯子,但不能作为一篇好小说。

一千五百字,把一篇不错的小说给浓缩了。

如若不是参赛,此篇展开,两万字左右,会很好。

个别字句再捋捋。

7.8分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9-3 22:34
真不错~
作者: 大美丽    时间: 2021-9-3 23:01
好认真的评委,点赞
作者: 令箭    时间: 2021-9-4 08:15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4 09:19
献上小红花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09:35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23:05 编辑

05号参赛作品《知不道》

代入感很强,没有阅读障碍,文字两层:表面一层欢乐和谐,下面暗流涌动。现代人生活跃然纸上。

这是一篇小说,同时也是一篇不错的小说。场景转换自如,读之如剥茧,裹裹叠叠,期待那颗里面的心。

闺蜜究竟有没有和警察老公上床,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你猜。你好好猜。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说明一下,主办方提到的断舍离,并非斩断一些东西,而是在断与不断之间的纠结,权衡,踌躇,举棋不定。
结果并不重要。恭喜作者做到了。

要说不足,是文字上稍硬。抽丝剥茧,把丝再抽的长一点细一点。

8分(分先这样,之后整体看过再调)


补充内容 (2021-9-16 09:46):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09:59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10:00 编辑

06号参赛作品《姑姑》

感谢作者给我们呈现这么好的故事,真,善,美;断,舍,离。满满的正能量。

但故事就是故事,它和小说是有区别的。

素材应该是作者熟悉的,表现在文字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作者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读者也是,引起共鸣。

像是一篇小报告文学。

很遗憾,和小说有距离。

可以撷取一段作为引子,成就一篇小说。小说需要取舍,缺憾,流淌的心里意识。

5。2分

补充内容 (2021-9-16 09:47):
此贴改为5,5分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4 10:56
跟读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1:31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13:53 编辑

07号参赛作品《凶手是谁》

看到第一段,我以为是一篇好小说,描述到位,吊足读者胃口。

接下来就失落了,比较凌乱,多头线索,作者试图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把素材强塞进来,顾此失彼。

如果写我和我丈夫,那么儿子的事情就不要太多几篇日记佐证,比直抒效果好;单纯写儿子的死,我与丈夫的情节可以忽略,可以循着儿子跳楼的线索展开。个人喜欢日记这个道具。

作者像扮家家一样,把可用不可用的一一摆放出来,意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凶手源自家庭的混乱,这是个人人都能想到的结果。

小说,结局最好出乎意料,读者再三品读之后才会彻悟,原来如此。

题材很好,可以分成两三拨,如果全用,体量上够一个中篇了。

6,5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1:38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9-3 22:34
真不错~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1:38
大美丽 发表于 2021-9-3 23:01
好认真的评委,点赞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1:38
令箭 发表于 2021-9-4 08:15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1:38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9-4 09:19
献上小红花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1:39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9-4 10:56
跟读



作者: 大玲小芳    时间: 2021-9-4 13:03
提!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4:18
08号参赛作品《我和我的飞天蜈蚣们》

标题呼之欲出,加上第一人称的手法,这个架构不错。

整体看过,乱哄哄的,像下课铃声以后,一群孩子破门而出,你根本记不住谁,不知道谁,只知道一个共同的称呼:学生。

几个弊端:1选材扁平化,几个案列平行,基本就事论事,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这是班主任的日记,不是小说。

2作者有点急就,不太条理,个别地方语言欠斟酌。

3作者被自己的素材困住了,就像一个班主任纠缠在一群学生中走不出来,不辨主次。

作者走的是小说的路子,没上升到小说的高度。写作,一定要会取舍。

6.8分



补充内容 (2021-9-16 09:48):
此分最终为7分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0):
这个不能修改了,那就6,8分吧,抱歉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9-4 14:46
辛苦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7:1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9-4 14:46
辛苦了



作者: 香樟树下    时间: 2021-9-4 17:31
小说大赛最喜欢的就是看点评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7:33
09号参赛作品《到深圳去到深圳去》

一个老套的故事,感觉是作者多年前写出来的。当年一波又一波热血青年奔赴深圳创业,圆自己一个梦,其中很多是热爱文学的人,他们爱做梦,更愿意把梦想变成现实。我一个文学朋友当年也是这样,妻子陪了老板,不同的是,他成功了,但不再相信爱情。

现实是无情的。

这种老套的东西,除非有特别的地方,否则很容易被带过。

整体合辙,叙述流畅,悬念的制造和结果流于平平。

作者明了小说的写法,收放自如,结尾戛然而止,不拖泥带水。

7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8:32
10号参赛作品《对手戏》

反复走了几回。

城市里压抑的循规蹈矩的年轻人的一次性解放之旅,有日本小说的味道。突如其来的轻松和释放,是性灵的彻悟吗?

作者一边展示男女的情欲挑逗,一边为这样的挑逗给出理由,家教严的女主和妈宝男的男主,他们都有叛逆的理由。

但那些性挑逗又来得有些熟捻,不像是初出茅庐,一路捋下来,一是描述有点过,二是“性事”太多,容易造成为性而性。笔者以为,一两个跳跃的场面足矣。

结尾顾城的诗有些突兀,猜想作者可能想告诉我们,前述种种,不过虚妄,远了,散了。但没有铺衬,反差太大了。

如果留一点惆怅或回味的念想,倒也不错。

语言再白话一些,少用辞藻。

个人喜欢廊桥遗梦,劫后的惆怅从女主眼里淡淡地飘散着,无语,不舍抑或丢了,给观众留一点白。

情绪一直都在,整体感觉偏好。

7.5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8:34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21-9-4 17:31
小说大赛最喜欢的就是看点评

香香好,几位的点评比我有看头,我有些拘,不像写自己的文字,放得很开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1-9-4 19:45
刘评委虽然出场式没有啼妃和令箭大,但是评论挺专业,但是有个瑕疵,五号作品给了八分绝对人情分。这篇还是不能跟四号作品黄丫比的。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1-9-4 19:49
比如对四号作品特点:故事套叠的巧妙,人物出场过多,评价非常精确。
比如对10号作品的但那些性挑逗又来得有些熟捻,不像是初出茅庐。还有结尾顾城的诗有些突兀,这两点抓的也挺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19:58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9-4 19:45
刘评委虽然出场式没有啼妃和令箭大,但是评论挺专业,但是有个瑕疵,五号作品给了八分绝对人情分。这篇还是 ...

我去看看,忘记五号写什么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20:02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4 20:12 编辑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9-4 19:45
刘评委虽然出场式没有啼妃和令箭大,但是评论挺专业,但是有个瑕疵,五号作品给了八分绝对人情分。这篇还是 ...

嗯,看了,可能个人比较喜欢吧。
分我再斟酌一下,谢谢小谢的提醒
我只以我的认知观对作品说话。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1-9-4 20:06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4 20:02
嗯,看了,可能个人比较喜欢吧。
分我再斟酌一下,谢谢小谢
至于人情,我想不会存在。

我就开个玩笑,分打了就打了。其实五号也是不错之作,就差结尾一个反转。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20:14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9-4 20:06
我就开个玩笑,分打了就打了。其实五号也是不错之作,就差结尾一个反转。

没事,都是为赛事着想,可能激情打分,我再看看。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20:20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5 09:16 编辑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9-4 20:06
我就开个玩笑,分打了就打了。其实五号也是不错之作,就差结尾一个反转。



作者: 兰陵侯    时间: 2021-9-4 21:15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9-4 20:06
我就开个玩笑,分打了就打了。其实五号也是不错之作,就差结尾一个反转。

评委之外的评委,假装开个玩笑来影响点评。不错。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21:26
11号参赛作品《结》

题目简洁利落,内容冗长。

主线很清晰,两代人的婚恋故事,父母早恋早婚,之后离异,一直到子女开始婚恋。

整体比较拖沓,一直在叙述,很少取舍,像故事会的版本,和小说有距离。

文字方面,别字和不通顺处都有。

结构上,两代人跨度三十年,中间像一条断裂带,没有撑起来。

作者叙述诗强项,故事有模有样,再往小说靠靠就好。

6,5分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1-9-4 21:28
兰陵侯 发表于 2021-9-4 21:15
评委之外的评委,假装开个玩笑来影响点评。不错。

哈哈,好在这篇影响不大,幸好还没对其他开始胡咧咧。我是看野评太寂寞,才来胡评。不过小说界我没啥影响力。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4 23:03
12号参赛作品《王有志》

自述体小说,让人眼前一亮。小说以调侃的语气写了一个油腻中年“悲惨”的前半生。笔调类似冯唐,再往前一点,王朔,王小波都是祖师。

这样的写法很容易掩盖事件,让人云山雾罩,找不到主线,弱化了故事性。但,小说离不开故事,小说又不全是故事。自述体隐去了故事主线,却也不是无线索可循。作者或自嘲或抱怨的文字下,隐隐出现一个青年从读书到创业,屡创屡败绿白屡创,其间自大自诩自嘲,成为一枚屌丝的惨状下,依然有一颗有梦想不服输的心。

生活还得继续,结尾处有光闪过。

个人认可这种写法,虽然作者玩得不是很娴熟。语言有些着急,缓释一下可能会更好。

7,9分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5 18:07
提读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18:59
13号参赛作品《还乡》

杜工部有“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千古名句,现实中还乡之人多是近乡情更怯,衣锦还乡的有几人呢?

回到文本,一个孤寡老人的还乡之旅,脚步迟缓,心里更是压了一块石头。问题出在哪儿呢?农村长期的男尊女卑,尤其是男人,顶门立户意识作祟,导致自己错把他乡当故乡,恐怕此生回不来了。

此文好在无诘聱之语,平常如话,显见作者的文字功力。

不足之处,个别细节缺乏打磨,整体光芒不够,我说的光芒不是故事让人唏嘘,而是作为小说的机巧和处理。

7.2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19:02

15号参赛作品《二百五》

看得出来,作者熟悉股票交易的基本常识。中国股市散户化,个人股东非常多,其中,头破血流者不少,几日前,亲戚讲她家大伯,十几年的老股民,被套路到一个股票群,几个人每天围着他,被骗四十多万。其实,那几个人全是骗子,只有他一个受害者。

书归正传。

很现实的一篇小说,接地气,通篇看下去就像我们中的一位,一地鸡毛也罢,欣喜若款也罢,都是常态,无悬念,

文字流畅无碍,交代的也够清楚。

角度正,中间无意外,结尾无悬念,失于平平。

7,2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20:56
14号丢了,写了六七百字,请朋友过来没恢复,重写吧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21:33
16号参赛作品《那个叫林淑娜的女人》

虐心的一篇。

心理学家说,原生家庭的悲剧会影响后代的一生,老辈人讲婚姻要门当户对,并不是财富上的登对,是家庭教养的相同,这就是豪门为什么不愿意娶戏子。来自不同的教养环境,后天的行为也会不一样。前几天读曾仕强,曾老说,如果一个人结婚时心里有过离婚的念头,那这场婚姻肯定走不下去,嗔念一动,打开的门就关不上了。

说这些,就是作者写到的,两代人的悲剧意识,这种传承就像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来。

这篇昨晚看了,今天午后才写,我试图营造一种作品的氛围,先后扮演祖孙三代三个女人。出离愤怒的我,刻薄狠毒的母亲和从未谋面却刻入骨髓的狠毒的外婆。这个构架使用恶魔的骨架,像走进地狱一角,艾怨莹莹,看得让人惊悚。

作者为三个扭曲的灵魂作了温暖的陪衬:小姨,艾民,饭店老板一家。作为贯穿始终的小姨不仅是 维系祖孙仨的纽带,而且是这个畸形体上开出来的鲜花。(埃及《亡灵书》我从黑暗的地下生气,进入阳光的世界,我在田野上开花)。

小镇饭店一家是亮点,第一次进饭店时老板十四五岁女儿娇滴滴的一声“妈妈”,第二次老板说周末,她陪孩子去公园了,都跟我成为巨大的反差。如果说,小姨是一朵轻柔的云,软着我坚硬冰冷的心,饭店一家则是阳光,在我眼前晃动,刺痛我的神经。

另一个亮点艾民的出现主要在死亡之后,带给林淑娜和我的灵魂的冲击。

短短的篇幅,承载这么大的能量实属不易,作者熟悉小说的写法,也有可能成为个中高手。

语言上有硬伤,可能是为了陪伺我的“冰冷”,如果文字再娟柔一些,会不会效果更好呢?不器而兵。

结尾冒出来的那句,太强烈,有点突兀,理解作者是为了究出恶之源,但感觉上不好接受,是不是转换一种方式或给得轻一些?

不能承受之重。

向作者学习。

8,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0):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21:36
17号参赛作品《江湖午睡》

反讽的作品。作者很酷,各种炫技,华丽丽的从丐帮扯到少林,从民国跳到现在,籍武侠赛事之名谈政治国体之实,环保,生育,粮食,施施然走了一遍,西装,道袍交替互换,想到最近读的高维度空间,如若我们从三维上升到高维,作者设想的场景会不会出现?有点意思。

作者兼具文学和各科知识,出手像打开喷泉四射,貌似毫无章法,实则捍卫着自己的尺度。

故事嘛,我倒是看见了一点,就像茂密的树叶遮蔽了树干,得扒拉开。

囿于篇幅,开的大了,又有些用力。

7,7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0):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21:43
18号参赛作品《爷爷奶奶的些许往事》

像翻线装书一样,有点分量。

作者沿袭现在比较少见的笔记体小说。多说两句,笔记体小说,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如我们熟悉的《世说新语》,源于南朝,盛于唐,微于现代。

不知道阿城算不算笔记体小说的终结者,这样的风格可能不太招人待见,不过,个人还是喜欢这种文体,散散淡淡,不蔓不枝,古风盈然。

回到18号。

第一人称手法,徐徐讲述了我爷爷我奶奶大姨奶大舅爷大舅奶和尹善人那一辈,还有父亲,叔叔这一辈和更小一辈的我的军人史,人物亮堂,背景清晰。主轴夯得很实。文字牢牢控制在作者手里,一字一顿,落在实处。像一个老男人在角落低低的吟唱,无片刻喧哗。

一条岁月的长河,河面波光粼粼。

文风和里面的个别情节,无由想起阿城,比如《良娼》。厚重如斯。

我特意挑拣了,几乎无任何形容词,完全靠白描,功力够得上深厚。

可惜篇幅局限,素材属于中长篇,字符限制,场景有些单薄。

如果可以,建议作者写成大的。

向作者致敬。

8,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0):
取消暂定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5 21:48
辛苦了桂子姐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5 21:49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5 21:36
17号参赛作品《江湖午睡》

反讽的作品。作者很酷,各种炫技,华丽丽的从丐帮扯到少林,从民国跳到现在, ...

这篇您都细看,还看出一点故事性,我是真服啊。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21:50
没事儿,主要是老眼昏花,还丢了一篇,大家都辛苦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5 21:51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9-5 21:49
这篇您都细看,还看出一点故事性,我是真服啊。

多看几眼,尊重作者,写作不容易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5 21:53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5 21:43
18号参赛作品《爷爷奶奶的些许往事》

像翻线装书一样,有点分量。

我和桂子姐的看法是一样的。
历史变迁下的家族沉浮史,中篇的体量,放在这里有点局促。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那些动荡岁月,人如芥草般微不足道,但又如芥草般坚韧顽强,伟人固然牛逼,但这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更值得大书特书。

作者: 大美丽    时间: 2021-9-5 22:50
辛苦了,这么认真用心点评。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6 16:53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6 19:12 编辑

19号参赛作品《如梦方醒》

两个离婚男人的一番对话,更像是刑事案件提审笔录。

两个好朋友通过离婚事件,表露出两个人性格的不同,前者“泥带水”,后者”干脆利落“。这个梗比较好,不费笔墨给出两人的特点。

张小伟约酒秦二军。张小伟借酒直抒胸臆,秦二军假酒“开导”兄弟,两个人可谓”各怀心事“。

谈话的内容是张小伟离婚的前前后后,可以看出,张小伟离婚其实是话赶话,被老丈人拿话”逼“的,夫妻俩都在气头上,这婚”离“得不情不愿,情绪使然。离婚不离家也是眼下特色,中间的过程几起几落,一直到张小伟觉得时机成熟要”复婚“时,才发现回不去了,妻子让他再往前走一步,暗示俩人无复合可能。

出现了第二个梗:秦二军”听到“自己对张小伟说,话是张小伟妻子对张小伟说过的话。这个梗非常救场!是秦二军酒喝到舒服时候冒出来的,他神智有点恍惚,所以”听到“自己说话,而不是自己”要“说话。

张小伟也在酒头上,他并未深究秦二军口出此言的原因:一个跟他妻子仅仅见过一面的人,居然把前妻对前夫说的话端出来,吃瓜群众基本已经明了。

矛盾就此升级:秦二军酒后”吐“真言,把兄弟妻子的事情一点一点”交代“出来,两个人的对话像”笔录“,一个在审,一个在交代,但这个交代的真实程度几何?作为读者,存疑。

张小伟在逼供对方中慢慢清醒过来,秦二军的交代越来越彻底——两个男人的战争爆发了。

都是酒精惹的祸。

作为”第三者”,旁听了凶杀案的全过程。

这是一篇常见的激情杀人案件,作者将它写成小说,基本符合小说的要求,其中提到的两个梗比较出彩。结尾有点用力过度,因为前面的调子一直秉承快,步步紧逼,换一种场景,缓释一下。

感谢作者,通过对话一步步推理,有点日本推理小说的味道。

7.8分(暂定)

多说几句  :我有一个朋友,婚姻存续时未见恩爱,离婚后却割舍不下。有人说,早干嘛去了?实际是,我们都在过着平庸的生活,日复一日,有人勇敢地作出新的选择,有人躺在平庸上不愿意动弹。婚姻的改善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两个当事人共同的努力。离婚太麻烦,不仅仅是钱财,子女,更是生活的重新起航,勇气,力气,运气太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1):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6 16:53
多说了几句,大家受累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9-6 17:46
辛苦~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6 21:13
20号参赛作品《十分钟》

一起普通的车祸,以文字呈现比画面更扎心。

前面铺垫略多,车祸可以置换成其它原因,疲劳驾驶前面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后面“凭多年养成的习惯”说明主角是一名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司机,这样的错误犯得有点牵强。

医院部分完成的相当不错。男主在生死关头求死的勇气让人敬佩,脑海里反复出现的车祸之前的场面可以视为完美的一段。

如果把开头定格在车祸的瞬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效果会不会更好?

7,2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1):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6 21:13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9-6 17:46
辛苦~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6 22:44
23号参赛作品《盐哥》

上半部相当不错,对盐哥和盐哥一家的描述,语言老道,有嚼劲,尤其喝酒那一段,写得传神。下盐哥的爱情故事太平,虽然给出了麻风病的梗,缺油少盐的,没有悬念,没有过程,匆匆完成了人生。

有点记叙文的样子,不太像小说。

以作者的功底,把这篇小说完成好应该没问题。

5,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1):
取消暂定
作者: 大美丽    时间: 2021-9-6 22:48
评分都是暂定啊?那我就先不统计了。

这么认真点评,让人敬佩,您辛苦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11:19
大美丽 发表于 2021-9-6 22:48
评分都是暂定啊?那我就先不统计了。

这么认真点评,让人敬佩,您辛苦了。

怕 出现前低后高的情况,最后斟酌一下。作者不易。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11:21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7 11:35 编辑

24号参赛作品《春夏秋冬 》

小说的构架不错,两组婚外情交叉,以春夏秋冬四季命名。时空人物穿梭i,立意新颖,手法到位。

现代人的婚恋观昭然若揭。有人说,现在的成年人不是出轨就是走在出轨的路上,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了人们对这样一种状态的认可。

本文中的两对属于身未动心已远,还好。

写婚恋一类的文字,主要在于内心的挖掘,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浮光掠影。小说中的两对,年轻俊朗的夏和年长婀娜的冬,青春靓丽的春和成熟稳重的秋,各自在婚外情的道路上赛跑。当然,年轻的春和夏应该是未婚,一个俗套的故事拉开序幕,两边都按照套路出牌,一眼能见的结果。

微信发照片有个九宫格,作者基本把故事和主线按格式排进去了,没有悬念,没有意外……

好的设计理念,结构很好,内核一般。有点像豪华的别墅上了劣质的装修,表示可惜。

好在,这是一篇的小说,构思精巧,多了匠心,少了深度。好的皮囊让人喜欢,好的灵魂更让人动心。

学习了。

7,8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1):
取消暂定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7 11:54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7 11:21
24号参赛作品《春夏秋冬 》

小说的构架不错,两组婚外情交叉,以春夏秋冬四季命名。时空人物穿梭i,立意 ...

默默献花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16:30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7 19:21 编辑

25号参赛作品《明天和意外就要来了》

笔法老道,叙述流畅。是滴滴吧?车上的一点,和之前看过的14号作品一样,都是车上发生的故事。不同的是前者牵扯出一件往事,后者流于车上的见闻,没有外延。

好的作品在于,不管素材多少,总能从里面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开成一朵花儿。本文作者具备这个能力。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李敬泽先生也写过一篇出租车的一篇,叫《夜奔》,端得酣畅淋漓。

回到小说。一个出租(滴滴)司机的一个夜晚。普普通通的故事,接客,送客,兜兜转转,计算里程,观察客人,心里微微的涟漪,没有事故。平静而平常。每个人都装着一个明天,职业司机们更是这样,职业生涯让他们命悬一线,所以,明天对他们来说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还好,意外没有发生,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是一名高手,摒弃了老套的故事和人物,死水微澜,短短的几个小时,几个零碎,组合在一起却揪人。

个别词句再 斟酌一下。

7,9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2):
更为8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16:35
26号参赛作品《走着瞧》

乡人闹纠纷,爱说一句“走着瞧”,这一走就是几十年,连带两辈人甚至三辈。没办法,乡俗就是这样。谁也不想人前认怂。

开始打场子,却说马陵山余脉有一处石西村,被石中,石前,石后村簇拥,加上当年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流传下来,此地尚武捎带脚举出石中村“二王”的例子。这一通开场白,锣鼓锵锵,马步蹲的扎实。

接下来作者单刀直入,讲石西村一户人家五个女儿中三个女儿婚嫁的事:老三,老五和老大。

着墨最多的老大,嫁到外村又不满丈夫的木讷,红杏出墙,之后离异嫁给劳改农场的老黄,老黄死后回到娘家被老三女婿屠夫庆至帮忙起了一座高大的瓦房,村人不知何故,鄙其“走着瞧”。

先是,当信贷员的老五女婿把老大的存款给“没了”,接着,房子被老三占住,只好再嫁老光棍,故事再村名的“走着瞧”中结束。

中间发生了什么?一头雾水。猜想作者可能故意制造效果。

看客们睁大眼珠子想捕捉到什么,扎场子的人已经散场了。

有点遗憾。

开篇有气吞山河之势,一通铺垫,古战场,民风彪悍,以为要开杀戒,结果画风一转,讲了一家三女的事,草草收场。

有点虎头蛇尾。

作者文字底蕴不错,写的写的走偏了,可能是信马由缰吧,前面的梗后面几乎没用上,浪费了一通铺垫。后面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有点家长里短,乱哄哄的。

冠以小说,个人觉得还差点。

6,0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2):
最后6,5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19:23
27好参赛作品《喜事》

第一人称写法,一个乡镇派出所警员的日记,想起作家阿乙。

写得很舒适,代入感强。对一个地方的描述和辖区老百姓的了解程度让人称赞,猜作者可能做过这一行。

一条单线索引发的思考,作者给出几种可能,并沿着几种可能做了合理的相像,结尾戛然而止但并不意味深长。猜作者可能把重心放在前面的合理想象上,结果并不重要,这个在欧美短篇中常见,不例举了。

但这个结尾和前面的铺垫衔接的不太好。实验,但不太成功。

喜欢作者讲述时的语言和合理的张力。

6,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3):
提升为7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19:26
28号参赛作品《到深圳去到深圳2》

看到题目,把之一又扫了一遍,故事依旧老套,虽然还在延续,但之二写得不如第一认真,草率了。

不妨这样,两篇合在一起,把人物往深靠靠。故事很完整,但就是完整了,缺少余味。

并购未尝不可,这样读起来也顺畅,如果是作为两个没有关联的故事,可以换一个题目区分一下。

6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3):
取消暂定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9-7 20:26
桂子姐,吭哧吭哧写评,辛苦啦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9-7 20:39
辛苦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22:31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9-7 20:26
桂子姐,吭哧吭哧写评,辛苦啦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22:31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9-7 20:39
辛苦了~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9-7 22:33
辛苦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22:34
29号作品《我爱你,爱让我放下》

过去电影剧本前面有个故事梗概,现在不知道叫什么了。婚礼上引发的故事,不断往后推镜头,一直到男主死定格。

时间倒回八九十年代,这样的题材会受到热捧,极易被拍成电影。结尾的虐心会让观众涕泗滂沱。

也许作者是带着我们怀旧,寻找曾经的天真和赤忱。感谢。

几处别字。

6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3):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7 22:36
坡度 发表于 2021-9-7 22:33
辛苦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1:41
30号作品《坏孩子的天空依然一望无际》

体面的背后是自律

想起早些年读的余华的《朋友》,也是写街上混混的,也是第一人称。

人永远是分阶层的,现在叫圈子。不知道“我”父亲是个什么角色,肯定是有一定职务的公职人员,所以,他不断地给儿子灌输体面,并强调用智商来解决问题,这是贵族式的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我,自然和街油子“肥龙”的认知与作派有天然之别。

所以当肥龙觉得自己有能力羞辱我以报当年我对他的羞辱时,我依旧不亢不卑。

肥龙的混混形象刻画得很到位。这样的人随处可见,多是混混,有一点钱的小老板,肥龙竭尽全力在我面前显摆,并耀武扬威为当年雪耻  。我则不动声色,在“赢”钱之后,把人情坏了回去。

我和肥龙仍然是两种人。
包括我的姐夫,想方设法让我在投资公司给他留股份,也被我拒绝了。真正的理由还是,我们属于不同的阶层。体面是人生的一道不可复制风景。我不动声色把它贯彻到底。

无它,从小的教养使然。

一个大院子弟的自白。语言始终保持着节奏和优越感。舒服的阅读体味。

不是被故事带着走,而是,故事在为小说服务。作者的高级感。

向作者学习。

一个小瑕疵“了”字用的有点多,可能是作者的习惯,读起来略略拖沓。

8,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4):
调整为8,6分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1-9-8 11:49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8 11:41
30号作品《坏孩子的天空依然一望无际》

体面的背后是自律

体面的背后是特权阶级的伪装。
花伦是权利的隐性操控者。
赌场有他的一份。

刘哥要把分再打高一些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1:53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1-9-8 11:49
体面的背后是特权阶级的伪装。
花伦是权利的隐性操控者。
赌场有他的一份。

是吗?我还真没看出来,谢谢提醒,我再仔细阅读

作者: 扛着大刀捉蜻蜓    时间: 2021-9-8 12:09
小说不必特意拔高。楼主评的蛮好,就是太慢了,把我的还跳了。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1-9-8 12:12
扛着大刀捉蜻蜓 发表于 2021-9-8 12:09
小说不必特意拔高。楼主评的蛮好,就是太慢了,把我的还跳了。

蠢得要死。
我就经常在评委面前张狂。

他要是不点评,我摁着他点。



作者: 琴韵蝶雨    时间: 2021-9-8 12:14
好认真的评委
作者: 琴韵蝶雨    时间: 2021-9-8 12:19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5 21:43
18号参赛作品《爷爷奶奶的些许往事》

像翻线装书一样,有点分量。

我有一篇类似的文字。没敢发,认为是归属于散文或者记叙文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2:35
扛着大刀捉蜻蜓 发表于 2021-9-8 12:09
小说不必特意拔高。楼主评的蛮好,就是太慢了,把我的还跳了。

拉了一个,写好以后没保存,丢了,找不到感觉,最后写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2:37
琴韵蝶雨 发表于 2021-9-8 12:14
好认真的评委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2:39
琴韵蝶雨 发表于 2021-9-8 12:19
我有一篇类似的文字。没敢发,认为是归属于散文或者记叙文

过去一些作家这样写,比如汪曾祺的小说也有散文现象。发上来吧,写作不容易,听听大家的看法也挺好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6:32
31号参赛作品《老榆树》

这是一篇完全意识呈现的作品。作者通过一个十几分钟的梦幻为我们切换了几个场景:童年到青年再到童年,闪回几次。中间穿插了很多专业术语。喝茶,维度和量子力学。妥妥的炫技。然后猛然回到现实。黄粱未熟。
刘慈欣的《三体》读起来有难度,所以只读了一百多页就放下了。高纬度多维度略知一点,但还不够用文字表述,佩服一下作者。

看似天马行空荒诞不经,可谁又没有在梦里荒唐一番呢。梦没有时空阻隔,一个清洁工的梦里有童年朦胧的情愫,也有和大咖探讨的机遇。所有,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猛然回到的现实让人惊省,反差如此之大。匪夷所思。

我准备接受这样的梦,并致意作者。

中间一段跨度太大,和开头结尾有裂痕,结尾点出网名有点硬伤,作者为了贴题,语言上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8,0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4):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9:51

32号参赛作品《顺从》

赌博如果上瘾,不输干净不算完。

一个受害家庭实录,作为故事挺让人唏嘘,有点像街坊邻居们说起某一家的事儿。

和小说又距离。

文字很顺,作者加工一下,做一些取舍。把悬念弄得出人意料一点。其实文中的悬念是有,但比较平,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清楚的。

感谢作者,辛苦了。

6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4):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9:52
33号参赛作品《烟》

我有个文友,网名就叫“一支烟”,对于抽烟的人来说,烟就是命,少了那根烟,一天都不安生。还有农村人的较真,我下面采访时深有体会,因为一袋救济粮分的不公就上吊了。一根筋。

笑哈哈地看完了。烟这个梗不错,如果是小说中的一段,挺好,光靠烟来讲述,分量有点轻,不过,结尾处搓棉絮抽烟的梗又让读者一乐。

好开心的一个段子。作为微小说也行。

谢谢作者给我们带来开心。

6,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5):
调整为6,8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19:53
34号参赛作品《向左走,向右走》

复杂了些。

三个闺蜜的疏离史。少年的美好最终要被生活撕碎,露出它的本来面貌。作者围绕其中一个闺蜜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人性,更是少女成长史。从少女成为女人,从不食人间烟火到被烟火熏染。

文字有张爱玲的味道,也有张的凉薄。初看绵密,又看处处针迹,再看绵里藏针。文字一流。

密匝了些,再松弛一点。省去一些。

语言上,用词较多,可能是作者的习惯。

致敬作者。

8,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5):
取消暂定
作者: 小谢青蛙    时间: 2021-9-8 19:57
31解读的非常精确,还比我表达的好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21-9-8 20:45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9-5 21:33
16号参赛作品《那个叫林淑娜的女人》

虐心的一篇。

我看这篇文章,想起了《钢琴教师》《儿子和情人》
亲人之间的爱如果太沉甸,也是负担

作者: 碎红如绣    时间: 2021-9-8 20:51
赞一个。
桂子姐读什么,都能读到点子上。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20:57
拍岸浪 发表于 2021-9-8 20:45
我看这篇文章,想起了《钢琴教师》《儿子和情人》
亲人之间的爱如果太沉甸,也是负担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20:57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9-8 19:57
31解读的非常精确,还比我表达的好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8 20:57
碎红如绣 发表于 2021-9-8 20:51
赞一个。
桂子姐读什么,都能读到点子上。



作者: 大美丽    时间: 2021-9-8 21:14
提赞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1-9-8 22:55
看得细致,品得周全,评的准确。刘老师做到了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9-9 07:02
打分还暂定
还要回头再看一遍?
太辛苦了!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1-9-10 04:56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10 11:20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10 11:28 编辑

35号参赛作品《叶飞花》

白居易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恰似这篇作品的男女主。
文笔很好,选材也不错,看似平淡的故事折射出当下爱情一角。作者以“我”的认知,而不以大众评判出发来看待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本身就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小说的好,在于特殊的视角看待普通的事件,那事件就有了“特殊的味道。

好在作者一直 强调是“我”,就像端着一盏灯去寻宝,所见都在一盏灯的光晕里,那个灯芯就是我的观照。是耶非耶,交给读者,我才不管他们怎么看呢。作者可爱,小任性了一回。

稍薄了点。

向作者学习。

8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5):
取消暂定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10 11:33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9-10 15:08 编辑

36号参赛作品《租客丁叔》

目前喜欢的一篇,烟火味儿足足。有孔乙己的味道,场景,对白,多处可见模仿的痕迹。但不妨碍自身的光芒。

一个赌徒潦倒的一生,在一群看客的讥讽下,卑微地抗争着。丁叔走了,不过短短的一段,心里却像打翻了调料瓶,不是个味儿,我相信大多数作者和我一样。
58岁看成七八十岁,这个距离有点大。

名作被模仿,一直有,看你 仿得怎么样,违和不违和,这也是技术活儿。

向作者学习。

8,2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6):
调整为8,5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10 11:34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1-9-9 07:02
打分还暂定
还要回头再看一遍?
太辛苦了!

水平不行,多看几次,争取不误读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10 11:34
泌水 发表于 2021-9-8 22:55
看得细致,品得周全,评的准确。刘老师做到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9-10 11:37
37号参赛作品《评委杰克刘》

跟着作者惊心动魄了一番。如果站在台上,瀑布般的慷慨陈词效果会更好。

看到诸君提到马克。吐温得名作《竞选州长》,青年时读到,已经记不清楚了,找来对比一下,确实是一样的文风和套路,也一样精彩。

论坛种种就不多说了,现在有个词叫网络暴力。

有意思的是,挨着的两篇,都有模仿大师的意思。35号里面有孔乙己的味道,不影响本身的趣味和好看,后一篇相对逊色。

致敬大师,问好作者。

7,5分(暂定)


补充内容 (2021-9-16 09:56):
取消暂定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9-10 12:40
稳稳当当的评委,心平静气的评论。
值得敬佩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9-10 12:46
认真,辛苦~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