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观心与读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济瓷    时间: 2020-8-5 19:36
标题: 观心与读心
   王阳明心学说的是什么?为什么王阳明要那么强调心即理?

    康德也认同心的先验构成,认为物自体不可知。

    神秘的背后是一大片未开垦的空间。

    人们练瑜珈,需要打坐,冥想,入定。曹操诗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以上所有都是为了观心。人有多少种心情,人需要静下来倾听心的呼唤。

    以下列出了人在六十四种情况下的六十四种心情。

    对于自己,是观心;对于他人,则是读心。

    一、1 由于物质方面的变化而产生的情绪

    A、已经发生  

    物值增:骄、信、幸(此三者按波动频率的快慢排序,下同)

    物值减:补、服、悔

    B、正在发生  

    物值增:势、顺、喜

    物值减:弱、逆、恶

    C、将要发生

    物值增:念、欲、争  

    物值减:疑、忧、惧

    二、i 由于人身尊严方面的变化引起的情绪

    A、已经发生

    意气增:满、美、傲  

    意气减:虚、茫、憾

    B、正在发生

    意气增:舒、威、乐  

    意气减:卑、尬、哀

    C、将要发生

    意气增:慈、惬、梦

    意气减:警、恼、怒  

    三、j 由于感情寄托方面的变化引起的情绪

    A、已经发生  

    情重:熟、友、党

    情轻:陌、防、恨

    B、正在发生

    情重:伴、谊、义  

    情轻:瞎、厌、敌

    C、将要发生

    情重:温、浓、爱

    情轻:漠、怨、仇  

    四、-j 由于外部的感情支持方面的变化引起的情绪

    A、已经发生

    情深:回忆、怀念、留恋  

    情浅:遗忘、伤害、阴影

    B、正在发生

    情深:咸、甜、蜜

    情浅:酸、苦、寒  

    C、将要发生

    情深:向往、盼望、渴求

    情浅:拖延、逃避、抗拒  

    由上表可见,四卦象按过去、现在、将来分为三层,每层按值增、值减分为两种性质。经排列组合共有32种变化。
    由于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以上三十二种变化又扩展为六十四种变化。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8-10 00:33
看不大懂。

曹操的《观沧海》我熟,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观心?
作者: 济瓷    时间: 2020-8-10 10:45
《观沧海》既是观心又是读心,观的是天地之心,读的是世人之心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8-10 11:33
济瓷 发表于 2020-8-10 10:45
《观沧海》既是观心又是读心,观的是天地之心,读的是世人之心



作者: 小龙虾    时间: 2020-8-10 17:43
帖子太深奥了根本看不懂,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气的原因。
作者: 涉江采芙蓉    时间: 2020-8-12 07:55
算了下,要弄懂你这些东西,早钓了五条鱼了;想了想,还是去钓鱼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8-12 22:46
涉江采芙蓉 发表于 2020-8-12 07:55
算了下,要弄懂你这些东西,早钓了五条鱼了;想了想,还是去钓鱼

你喜欢钓鱼?

有啥成果没?就是说,钓到大鱼没?还有最多钓过几条鱼?

作者: 涉江采芙蓉    时间: 2020-8-14 07:2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8-12 22:46
你喜欢钓鱼?

有啥成果没?就是说,钓到大鱼没?还有最多钓过几条鱼?

是啊,基本上每周会有一次一个人安静的去钓钓鱼;但从不吃鱼,钓上来的小的放生,大一点的送朋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8-14 09:17
涉江采芙蓉 发表于 2020-8-14 07:23
是啊,基本上每周会有一次一个人安静的去钓钓鱼;但从不吃鱼,钓上来的小的放生,大一点的送朋友.

你要是吃鱼我还能理解,不吃鱼你钓鱼干嘛?昂!

玩谁袄?
作者: 济瓷    时间: 2020-8-17 07:37

      人们常说要修心,但却也常常忘了没有观心和读心就无法修心。
      修心是为什么?不只是为了做好人、圣人,而是像拨弄魔方一样,把心境调整到无惧的境界。

     人心慌乱似乎很可怕,好像没什么什么可以修复的办法。但只要人心是肉长的,就有解决之道。
     古代的高人可以通过气功或是内功舒展心脏,从而从混乱中走出。
     人要修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的也是这些瑜珈功夫。

      修心是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讨论修养与走心。孟子说求其放心,佛经里讲要找回自性。这两句话很不好理解。如果说人的本心是好的,这两句话才成立。孟子论证说:人之初,性本善;佛经里有赤子之心的说法。

      但现在看来,人的本心无所谓好坏。问题的关键在于是走心还是欺心?如果一件事在一个人自己心里过一遍,他自己有孟子所说的“羞恶”之感,那这件事必定不是什么好事。
      看到大街上的行人没有?一个个来往匆匆,面无表情。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与人为善,而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数不清的事务,必须压制内心才能把它们处理完。而也就是这样,人们渐渐变得不再走心。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